网站无障碍
首 页>中共安康市委政策研究室>政研工作>2011年安康工作>2011年第十二期 > 正文内容

突出“三项建设”主线全力实施“十大工程”

2012-01-12 09:40 来源:
字体大小:【

     镇坪县位于陕、鄂、渝二省一市交界处,是陕西的“南大门”,总面积1497.4平方公里,总人口5.96万人。境内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86%,林麝、大鲵、珙桐等珍稀名贵动植物分布广泛,黄连、玄参等地道中药品质优良,金红石、瓦板石、煤炭等矿产蕴藏丰富,水能、风能资源开发潜力巨大,生态植被保护完整,有“天然氧吧”之称。
     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是破解发展难题、推进科学发展,提升县域综合实力的根本之策。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人民,不断解放思想,突出真抓实干,实现了经济社会加快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发展基础不断改善、发展活力不断激发、人民群众全面得实惠、党的建设不断加强,全县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发展起点上。但对照科学发展观要求,依然存在发展基础薄弱、经济总量偏小、经济结构不优、内生动力不足等问题,影响和制约着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的整体进程。
     如何壮大县域经济,破解发展难题,是新一届县委、县政府面临的重大课题。镇坪在认真学习借鉴发达地区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县情认识,提出了以“三项建设”为主线,全力实施“十大工程”建设,努力建设民富县强、文明和谐的新镇坪的奋斗目标。力争通过五年努力,全县统筹城乡发展迈出新步伐,以产业建设、城乡一体建设、社会建设为核心内容的“三项建设”取得新成效。一是产业建设迈上新台阶。初步建成中高山绿色现代循环农业示范园,一业主导、多业并进的现代农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优势资源开发加速推进,以清洁能源、煤炭及非煤矿产、生物资源开发为主导的产业集群初步形成,实现工业总产值翻两番,力争达到20亿元,培育产值过亿元的规模企业5家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88%以上,国家级生态示范县和绿色能源示范基地县创建深入推进,以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依托的“名片”效应开始显现,生态旅游产业全面启动。二是城乡一体建设取得新突破。力争陕渝高速公路镇坪段建成通车,彻底打破大交通瓶颈制约,水利、电网、通信等重点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显著改善。城镇建设快速推进,老城改造提升工程、文彩新区县城副中心开发工程、县城周边居住休闲及县城功能拓展工程建设初具成效,县城建设规划面积扩大到12平方公里,城市功能逐步完善,人口加速向县城中心区域集聚。曾家、钟宝、上竹、牛头店4个一级市政化集镇、其他4个二级新型集镇、18个一级农村居民新型聚集社区及其它二级社区梯次推进,示范带动作用明显,村庄综合治理任务全面完成,城乡居住环境大幅改善,城镇化率提高到45%以上,三万人宜居县城、三万人宜居集镇社区的城乡人口空间分布格局初步形成。三是社会建设创出新途径。社会事业加快发展,教育“双高双普”目标顺利实现,并向教育强县迈进,医疗卫生保障水平大幅提高,文体、科技、计生等社会事业取得明显进步。公共财税管理支撑能力显著增强,财政资金向民生领域的倾斜力度不断加大,保障水平显著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和人本扶贫开发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效,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万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3万元。社会管理创新水平位居省市前列,“网格化”管理新模式覆盖全县,初步建成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和顺文明的秦巴腹地社会管理创新的高地。围绕“三项建设”目标任务落实,重点要实施好“十大工程”建设。
     (一)基础设施提升工程。突出基础先行,加快交通、水利、电力、通信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高基础保障水平。一是按照“建成高速路、畅通出境路、拓宽通乡路、提升通村路”的思路,强化项目争取,尽一切可能创造条件提前开工建设陕渝高速公路镇坪段,为安(康)张(家界)铁路项目立项做好准备,完成平镇、207省道、通乡油路的升级改造,实现过境公路高速化、联(邻)县公路和通镇公路等级化、通村公路养护常态化。二是抢抓农村水利建设机遇,围绕县城、集镇和新型农村社区三大重点区域,以防洪保安、农田水利、水土保持、安全饮水、土地复垦、小流域治理为重点,大力推进防汛防滑抗旱减灾体系、现代农业保障体系、饮水保障体系、水保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建设,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问题,从根本上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三是强化生态保护,全力实施天保二期工程、长江防护林工程、退耕还林后续管理工程和南水北调水源保护工程,深入开展人口密集区域、交通干线两侧、南江河两岸植树造林、封山育林,保护一江清水,培育绿色资源,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四是以完善骨干电网、增强电力外送能力和农网升级改造为重点,全面解决电站上网问题,加快电网建设,优化电网布局,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电力需要。加强网络通信和服务体系建设,为加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支撑。
     (二)现代农业发展工程。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农副产品商品率和农产品利润率为目标,注重镇坪县中高山绿色现代循环农业示范园区规划研究,打造“猪、沼、园”和“林、菌、果”两大循环产业体系和各类现代农业示范园,形成一业主导、多业并进的增收格局。一是突出龙头引领,坚持用工业化理念发展现代农业,积极引进大集团、大公司进入现代农业产业,努力在“产加销”各环节培育一批龙头企业集群,提升产业的集约化、专业化水平。要树立全新的市场理念,支持企业积极研发绿色、有机、无公害农副产品,推进镇坪腊肉、地道药材、中华蜂蜜等绿色资源的品牌认证和宣传推介。二是着力培育大户,制定农村创业大户标准和分类扶持政策,依靠市场拉动、龙头带动,支持龙头企业和创业农户大规模流转土地、林地,实现规模化生产,专业化经营。三是强化基地建设,突出生猪产业主导地位,加快生猪产业优化升级,以园区化、工厂化、规模化养殖为抓手,推动政策、科技、土地、资本等要素向生猪产业聚集,实现生猪产业率先发展。积极发展设施生态循环农业,规划建设区域性蔬菜供应基地、中药材种植基地、林业干果发展基地、食用菌和花卉苗木基地、烤烟种植基地以及特色种养业基地。四是健全专业合作组织,加大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经纪人的培育力度,不断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抵御风险的能力。鼓励建设专业交易市场,发展新型流通方式,促进特色农产品与大市场的对接,积极推进农业产业与支柱工业、三产旅游业的有机融合。
     (三)优势资源转化工程。推动优势资源的深度开发,培育清洁能源、煤炭及非煤矿产开发和生物资源产业集群。一是壮大清洁能源产业。加快推进南江河干支流水能开发,全面完成已规划电站的建设任务,加快风电开发,强化与国电、湘投国际合作,加快建成马镇、黄安坝、化龙山、白家友谊四大风力发电厂,培育区域性的风电基地。积极推进生物质能源开发,深入调查和评估全县生物质能资源整体情况,加强与武汉凯迪公司等行业领先龙头企业深度合作,探索镇坪生物质能源开发新路径。二是强化矿产资源开发转型。在稳定现在煤炭生产规模的基础上,着力提升产业附加值,扩大精洗煤生产规模,建设碳化硅、五氧化二矾和增碳剂项目,推动煤建材等上下游产业一体化联合发展。突出非煤矿产资源转化,加强矿产资源统一管理,引进实力企业突破优势矿种的前期工作,加快陕南黑色板岩金属矿产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三是加快生物资源深度开发。依托丰富的生物资源,编制富硒食品和林产品工业发展规划,培育壮大以“镇坪腊肉”为主导的有机富硒食品工业,以研发加工地道中药材为重点的生物医药工业,以林产品深加工为主要内容的林业加工业,并积极围绕食用菌、茶叶、五味子、乌鸡、林麝、大鲵等特色资源,深度开发生物科技产品,延伸生物产业链条,提升生物资源利用附加值。
     (四)生态旅游发展工程。以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名片效应”为依托,以绿色生态、休闲养生、消夏避暑为主题,着力建设秦巴山水休闲养生度假驿站。一是加快建设重点景区。按照生态旅游产业定位,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强对重点景区的捆绑扶持,加快推进三道门、灵观庙、飞渡河、鸡心岭、药王山等重点景区景点建设。依托宜居县城、生态集镇、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和珍稀花卉苗木种植以及林麝、大鲵特色动物养殖,大力发展县城休闲度假、乡村生态旅游,同步配套建设县城夜景灯光、滨河公园长廊、林麝园、中华珙桐园、大鲵养殖观赏园。以境内公路周边为重点,统筹规划建设100个左右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游客观赏点,打造秦巴百里画廊。二是强化精品线路设计。加强区域旅游协作,善于借景发展,着力打造“安康—镇坪—周边景区”旅游线路。强化旅游营销宣传,将镇坪打造成连通周边景区的重要集散地。三是积极发展旅游配套产业。围绕旅游要素功能提升,建设旅游星级接待宾馆和农家山庄家庭接待宾馆,改善旅游硬件设施条件,提升旅游服务业水平。加大对特色旅游产品研发的力度,大力培育和引进现代物流业、商贸流通业、社区服务业等中小企业,增加旅游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就业吸纳能力。
     (五)宜居县城建设工程。全力推进宜居县城建设,打造绿色、包容、灵动、秀美的现代山水园林县城。一是坚持规划先行。突出以人为本,树立融山、融水、融自然的现代城市规划理念,加快完成县城建设的谋篇布局,编制完善老城改造、文彩新区、城乡结合部、城市夜景亮化、南江河一江两岸和重点片区、重要街区、重要节点规划以及各类控制性详规。完成上竹城乡一体建设示范区等9个集镇规划,促进城镇建设与旅游开发、土地利用、功能布局等各类专业规划的有机衔接。树立经营城市理念,严格城市的规划管理,实行城市土地资源的统征统供、统一管理,加大城市规划建设、土地利用的执法监督力度,维护规划权威性。二是加快建设步伐。强化市场运作,完成电站湾防洪保安工程、小河口片区及应家坪连片整体开发,文彩新区开发建设框架形态基本形成。突出商业综合开发利用,盘活土地存量资源,推动老城区交通大厦、林业大厦、农业大厦、教育大厦、文化中心等重要节点的综合连片开发。重视城市路网循环通达,加快建成县城过境路,实施高速公路县城段连接线、文彩新区公路、小河路拓改,启动县城至上竹、钟宝、小曙河段公路拓宽工程,拓展城区街区道路,延伸景观步行栈道,增强路网整体性能。着力提升城市品位,以打造景区县城为目标,以南江河为主景观轴线,着力打造碧水绕城、城池合一的秀美景色,彰显秦楚与巴渝文化交汇地域特征的建筑风貌,提升“狮子堡”公园水平,建设柿子树坪后山公园,形成南北相映、两山相连的城市休闲公园。三是完善市政功能。加快完善供水、供电、公交、污水等市政公用配套设施,建成老城菜市场、果品市场、特色产品交易市场、停车场、污水处理场、垃圾处理场和各类市民休闲广场。以创建省级卫生县城、国家级园林县城为契机,强化为民创建理念,加强城市公共设施的管理与维护,深化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加强城市社区和街区绿化,努力打造宜居宜业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六)特色村镇建设工程。抢抓陕南移民搬迁和危旧房改造机遇,坚持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群众参与的办法,整合支农项目资金、落实部门帮扶资金、动员群众自投资金,深入推进村镇建设和村庄综合治理。一是加快建设生态集镇。按照“规模适度、布局合理、功能健全、各具特色”的要求,重点完善基础设施和公益设施,打造曾家、钟宝、上竹、牛头店四个区域性中心镇建设,推进洪石、小曙河、曙坪、华坪等小集镇建设。二是大力建设新型农村社区。优化村庄空间布局,按照“四有四配套”的基本要求,完成32个农民新型社区规划,深入开展陕南移民搬迁、危房改造、贫困村区域连片开发和农业综合开发工程,优先安排地质灾害等危险地段居住群众,引导农民加快向中心区域集聚,整合村庄土地,统一规划和配套建设农村特困户廉租新居,形成一批示范带动性强的新型农村社区。三是狠抓村庄综合治理。深入开展村庄综合治理,加快民居改造步伐,美化绿化路口、村口、院口、门口,实施院落连通硬化工程和改水、改厕、改灶,形成巴渝风格与秦楚文化交相辉映的民居特色,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卫生条件,让农民群众生活的更加舒适、舒心。
     (七)群众收入倍增工程。围绕城乡居民增收目标,建立群众增收坐标体系,实施群众收入倍增计划,多层次、多渠道增加群众收入。一是不断拓展农民增收渠道。依托优势资源、优势产业,健全各类产业政策扶持体系,鼓励农民在中药材、烤烟、富硒茶园、林麝、乌鸡、大鲵、冷水渔业等领域实施多种经营,因地制宜地开展特色资源和农副产品的收储、加工、贩运,拓宽农民在土地、林地流转等方面的租金、股金收入,不断增加粮食、农资、农机直补等转移性收入,继续做好劳务输出、技能培训、职业教育等基础性工作,提高劳务技能收入水平。二是大力实施全民创业。强化市场主体培育,激活各类市场要素,鼓励城乡居民在各自领域大胆创业,加大创业培训和创业扶持力度,引导个体业主向民营资本企业转型,编制返乡农民工创业项目计划,感召务工人员返乡,实现引资、引企、引人、引智并举,带动全县全民创业总量提升。三是深入开展人本扶贫。以扶贫到户为总抓手,以消除绝对贫困为总目标,建立县、镇、村三级联网的贫困人口动态扶贫网络系统,做实扶贫基础工作,在大力实施连片开发、整村推进改善区域生产生活条件的同时,整合扶贫、民政、社会救助帮扶等多方力量,捆绑各类项目以及人力、财力,开展政策、产业、项目、培训、帮包“五到户”的人本扶贫工作,健全贫困村、贫困户增收的长效机制,全面消除绝对贫困户。
     (八)社会事业发展工程。以公共服务均等化为方向,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保障城乡居民多层次的发展需求。一是突出教育优先。围绕创建省级教育强县目标,全力实施“双高双普”,优化教育布局,整县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强化基础教育,普及学前教育,提升高中教育,发展职业教育。建立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工作者和师资队伍管理激励机制,办人民满意教育。二是强化公共卫生服务。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县、镇、村三级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县、镇、村医疗综合服务能力建设和全科医生的引进培养,全面提升诊疗服务水平。三是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全面落实稳定低生育水平等各项措施,构建流动人口“一盘棋”管理格局,加快基层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建设,深化优生促进、母亲健康和计生家庭创业“三大工程”,统筹各类奖励扶持政策,形成统筹解决人口和计划生育问题的新格局。四是大力发展科技文化和其他社会事业。围绕科技富民强县,加强实用新技术的普及应用,重点建成一批科技示范基地。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县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电影院、体育场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强秦巴古盐道等文物资源和地方民俗文化的保护开发,增强文化软实力。大力推进社会诚信和司法公正建设,促进社会公平与正义。持续开展“全民健身工程”,完善公益性体育设施建设,做好档案史志等其他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工作。
     (九)社会民生保障工程。按照“广覆盖、保基本、分层次、可持续”的基本方针,坚持每年办一批百姓关心的实事好事,着力改善民生。一是关爱青少年儿童成长。全面实施15年免费教育和大学生免费入学奖励资助政策,提升“营养工程”水平,切实关爱留守儿童,让所有镇坪户籍学子都能享受政策援助或项目资助。二是构筑大病和残疾人生活保障底线。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大病救助体系,建立完善大病统筹为基础、民政救助为保障、社会慈善救助为补充的城乡大病医疗救助制度,让所有城乡癌症患者、先天性心脏病、结核病、白血病等大病患者全部享受普惠的政策性资助,彻底告别因病致贫风险。高度重视和关心残疾人生产生活,免费资助肢体残疾儿童实施矫治手术、为聋儿验配助听器,免费资助残疾人安装假肢、实施白内障手术,免费让重度或贫困残疾人享受养老保险政策,使各项扶助政策全面普惠残疾人。三是建立健全保险与救助、福利、慈善相衔接的社保体系。做好城镇职工、城镇居民、新型农村养老、医疗保险工作,扩大医疗、失业、工伤、生育、养老保险覆盖面,实现人人都能享受最基本的保障。逐步扩大社会福利覆盖面,完成全部区域性敬老院建设,提升敬老院管理服务水平,加快建设综合性老年福利服务机构和救助福利机构,全面实现农村五保、城乡“三孤”等特殊群体免费集中供养。四是关注住房保障、社会就业和安全生产问题。全面落实经济适用房、公租房、限价商品房等保障性住房政策,建立覆盖全县的城乡住房保障体系,让城乡所有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问题能够得到基本解决。关注解决进城定居农民、无固定收入来源的低收入人群、大中专毕业生、复退军人等特殊群体和城乡弱势群体的劳动就业,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树立生命至上理念,高度重视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十)社会管理创新工程。以群众工作为总揽,推动社会管理组织体系网络化、工作体系网格化,使一切工作都围绕实现群众利益来展开,实现社会治理与社会发展同步协调。一是创新社会管理组织体系。建立覆盖全县的四级社会管理机构,整合工作力量,健全信访工作责任制,健全社会舆情征集和分析机制,健全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和重大决策制定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统筹完成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应对社会风险、保持社会稳定等社会管理任务,着力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盾,提高社会管理的科学化水平。二是创新社会管理模式。大力推行城乡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着力使社区网格成为党和政府部门服务社区居民、联系人民群众、凝聚社会贤达、培育新型社会组织的平台。三是创新社会管理载体。以“和顺镇坪”建设为主题,扎实推进平安县城、卫生县城、园林县城、和顺县城“四城同创”和平安社区、卫生社区、生态社区、和顺社区“四区共建”活动,深入开展“和顺新风进社区、进网格、进大院、进家庭”主题实践活动,将和顺建设与精神文明创建、提升社区居民自治和民主决策科学化程度相结合,与培育新型社会组织相结合,形成人人参与社会管理的强大合力,实现共建共治。(作者:中共镇坪县委书记)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