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首 页>中共安康市委政策研究室>政研工作>2011年安康工作>2011年第十期 > 正文内容

实施“四化”工程促进内涵发展

2011-12-19 10:06 来源:
字体大小:【

­

 

平利县地处陕西东南部,大巴山北麓,东临湖北,南接重庆,是典型的省际边关县和山区农业县。全县辖11个镇,总面积2627平方公里,总人口23万,其中农业人口占85%,属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全县有各级各类学校67所,在校学生28988人,在职教职工2144人。2009年以来,平利县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大力实施“人性化抓教育、一体化抓质量、精细化抓管理、园林化抓校建”的工程战略,加强队伍建设,狠抓常规管理,提高教育质量,努力建设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实现了全县教育新的一轮跨越。

人性化抓教育,加强队伍建设

推行人性化抓教育,是落实以人为本最直接最具体的体现。在教育过程中,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性规律,立足人的发展,调动人的积极性,增加情感投入和责任投入,让广大教育工作者要满怀激情投身教育事业。

平利县教体局以教育系统行风建设为突破口,机关带动转变作风,强化五种意识,确立五种观念,努力创建“学习型、务实型、创新型、服务型”机关。同时加强教师管理和师德教育,树立严谨、务实的校风教风,推进政务、校务公开,深入推进廉洁教育和廉政文化进校园,增强招生招教、工作调动、年度考核、职称晋升等工作透明度,营造风清气正的教育环境。

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抓好教师业务培训,要求用教师的“增负”来为学生“减负”,通过教师的刻苦学习,精心思考,优化课堂教学,把最精髓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把最闪亮的一面展现给学生。教体局扎实组织开展了教师继续教育、“阳光师训”和“知行中国”班主任培训活动。2011年共选派中青年校长参加各类培训58人次,参加各级各类培训的教师2000余人次。力争到2012年,小学、初中、高中教师学历基本达标,全县打造10名优秀校长、20名县级名师、200名学科带头人、600名骨干教师。

一体化抓质量,突出课堂效益

以质量为核心,牢固树立“教学是根本、质量是生命”的观念,坚持高中、初中、小学不分学段,城市农村不分地域,把握关键环节,一体化、全方位提高教育质量,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夯实质量目标责任。平利县教体局定期组织召开高中、初中、小学质量分析会,总结分析全县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现状,认真查找影响教育质量提升的症结和根源,进一步确立了“小学抓养成教育,中学抓素质教育,高中抓高考质量”的“一体化抓质量”工作思路,并与全县各中小学签订目标责任书,夯实各级领导的质量管理责任。

平利县教体局将2010年确定为“课堂教学效益年”,按照“抓基础、重能力、大容量、快节奏、高效率”的教学总体要求,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切实优化教学过程,强化教研教改的支持力度,努力构建科学高效的教学管理机制、教学常规运行机制和质量评价机制,营造教师高效教学、学生高效学习的良好状态。

严格质量监控。实行包抓联校制度,局领导分片、分段、分校包抓,抓点干部深入学校,“沉入”教学,认真落实教学常规随机监控。将主要支点体现在课堂教学管理上,加大教育质量所占的比重,强化抓内涵提质量的考评导向。2011年我县高考文理二本上线432人,体艺过线199人,合计631人。中考、小学毕业会考同比去年平均分均有明显提升。

精细化抓管理,狠抓过程落实

建立健全机制,落实教育常规细节管理,把管理过程做精做细,让各项制度内化为全体教育工作者的习惯。

强化管理责任。从局机关到学校构筑起精细化管理网络,领导班子之间,部门之间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建立目标管理责任制,将任务落实到人头上。

强化机制创新。继续完善校长选拔任用交流机制,把一批素质硬、懂教育、善治校的干部不拘一格地选拔到学校领导岗位上来。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创新教师的流动和培训机制,推行紧缺教师和名师跨校走教制,促进优质人力资源共享,对教学质量差的教师要进行强制性自费培训。

强化过程管理。向管理要效益,向常规要质量,求真务实,把过程的每个细节落到实处。着力推行教育教学常规管理重点督查、城区学校工作巡查、教师坐班、三人领导小组捆绑督查高考四项管理制度,努力把学校管理水平和质量效益推向一个全新的阶段。

强化督查考核。教体局制定详细的精细化管理方案,并将精细化考核贯穿于学校管理的始终,通过督查考核等措施,调动和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结合各项督查制度和“316工程”督导评估,对全县中小学进行考评,帮助学校总结经验、寻找差距,提高管理水平。

园林化抓校建,注重文化育人

文化是竞争力的核心,是学校的灵魂,校园文化是学校最吸引人、最陶冶人的内涵所在。平利县教体局坚持积极改善办学条件,优化育人环境,努力用一到三年的时间,把全县中小学建成设备设施齐全、校园环境优美、艺术氛围浓烈、文化底蕴丰厚、人际关系和谐的现代文明校园。

以德育为首加强精神文化建设。形成以价值观为核心的“三观”教育,以基本法规为主的法制教育,以认知、情感、意志为主的心理健康教育,以培养行为习惯为主的养成教育,以“知恩、报恩、施恩”为主的感恩教育五大部分组成的德育体系,以活动为中心,彰显德育魅力,着力让学生在德育活动中树立自信,构筑理想,健康快乐成长,让快乐学习、快乐工作、快乐生活成为师生的习惯与品质

以校建为主加强环境文化建设。对平利中学、城关初中、城关小学等学校进行专业设计规划,突出“文化治校”理念,体现校园文化品位,在最大程度上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其中平利中学的廖乾五广场、八仙中学的石雕文化都体现了强烈爱国主义精神和高雅的办学品位。

以发展为主加强制度文化建设。从平等、激励、可操作原则出发,学校根据上级教育部门最新颁布的教育政策法规和文件规定,制定和修订各项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并汇编成册,让制度管人理事迅速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促进学校按照教育规律科学发展。

以关怀为主加强行为文化建设。充满爱心、饱含激情地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约束的能力,通过开展教职工校园文化活动,引入人文关怀机制,关心教职工及其家庭情况,为教职工排忧解难,切实增强教师的职业归属感和幸福感。

力争通过三年时间,把全县各个学校都建成品位高尚、特色鲜明的绿色生态校园,使校园成为花园、家园和青少年成长的乐园。力争到2012年通过省级“双高双普”达标验收,2014年实现“省级教育强县”目标,教育发展整体水平进入全市乃至全省先进行列。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