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首 页>中共安康市委政策研究室>政研工作>2011年安康工作>2011年第十期 > 正文内容

抢抓安平高速建设机遇打造安康半小时经济圈

2011-12-19 10:16 来源:
字体大小:【

抢抓安平高速建设机遇  打造安康半小时经济圈

平利县交通局

 

道路因人类活动而产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才由双脚踩踏逐步演变成了工程建设。在这一历史进程中,其里程不断延伸,宽度日益拓展,作用也成几何级数般放大,成为沟通社会联系,整合社会资源,维护社会稳定,带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安平高速作为我市启动的第三条快速干线,也是陕西省“2367”高速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必将发挥这些重要作用。

一、平利的地缘经济价值

平利位于安康市东南部,素有秦头楚尾之称,全县辖1123万人,国土面积2627平方公里,拥有耕地43万亩。由于地处汉水河谷以南,大巴山北麓的南北过渡带,平利属于典型的北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山不险峻,舒缓而秀丽;水不湍急,丰沛而畅流。境内由灞河、黄洋河、岚河、吉河冲积而成的河谷,形成了川坝相连的地形地貌。靠着大自然的这种恩赐,这里土地肥沃,风调雨顺,物产丰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自人类社会进入农耕文明以来,很少遭受自然灾害的侵袭,始终过着平安顺利、相对殷实的生活。在安康市九县一区中,除月河川道外,平利可供开发的自然资源相对丰富,土地条件最为优越。

从自然环境来看,平利、镇坪、岚皋同处大巴山北麓,其辖区皆为大巴山主峰化龙山余脉,山水相连,一衣带水。从历史沿革来看,自春秋时期至新中国成立后,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现今镇坪县域归属平利管辖,直至上世纪六十年代。期间,现今岚皋县花里镇等地域也曾为平利辖区的一部分。从社会活动来看,基于地理位置和历史渊源,三县群众来往较为密切,在经济社会活动上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具有较大的依存度,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三县总人口占安康1/6,但平利人口却为岚皋、镇坪两县之和,所以,平利的经济社会发展对这一区域的发展影响也最为广泛和深刻。

长期以来,市委、市政府为加快安康发展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在不断的探索实践中,“十一五”末,市委、市政府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安康市“一体两翼”产业布局总体规划》。即:以月河川道为主体区域,以旬阳、平利为两翼,以清洁能源、高新技术材料、优势资源深加工等循环产业为支撑,按照“要素集中、产业聚集、生态环保、效益最佳”的总体要求,着力打造绿色载能、优势资源深加工和高技术新材料等循环经济产业链条,把月河川道和平利、旬阳建设成为生产要素聚集、产业特色明显、经济带动效应突出的陕南新型循环工业示范样板区、城乡统筹发展试验区,尽快形成加快发展的增长极,以川道经济率先发展辐射带动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突破发展。这一规划把平利作为安康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提上了重要议事日程,可见平利在安康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二、平利的发展现状和制约因素

历史的进程告诉我们,小农经济只能解决温饱,而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推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尤其是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为走出一条富民强县之路,平利县委、县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为指导,在长期探索的基础上确立了生态立县战略,着力构建绿色农业、环保工业、生态旅游三大经济体系,不断推动社会事业和谐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农业上,通过土地流转,大力培植产业大户,基本建立了以茶、桑、畜为主体的农业产业化体系。在工业上,不断优化投资环境,狠抓招商引资,初步形成了城关、老县两个工业园区和富硒食品、医药化工、绿色能源、新兴材料、建筑建材五大工业支柱。在三产上,坚持传统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并举,结合丰富的人文底蕴和自然景观,积极推进一山两线生态旅游开发,以休闲度假为主体的旅游业取得了长足发展。特别是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大力实施山水园林城市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城乡一体化进程不断加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靠着坚忍不拔的努力,平利已成为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县、安康工业强县、西北名茶大县,经济社会发展始终位于安康市各县区的前列。

县域经济作为国家宏观经济的基本单元和重要组成部分,发展要取得突破,必须具备对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进行有效整合的手段和能力,这种能力建设包括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主观上有思想观念、社会舆论、政策措施、行政效能等因素,即投资软环境;客观上有资源储藏量、环境承载力、能源保障、公共基础设施等因素,即投资硬环境。近年来,平利在投资软环境建设上收到了显著效果,连续多年经济增速领先于周边县区就是最有力的证明,虽然与发达地区相比尚有差距,但这种差距已不足以影响发展速度。在投资硬环境上,平利有着极其丰富的自然资源,除规模庞大的茶、桑、畜、药等生物资源外,地下还蕴藏着煤、铁、铅锌、铌钽、钒、硅石、板石、大理石、石灰石、重晶石、硫磺等大中型矿床,以及丰富的风能和水力资源,新上工业项目具有灵活而宽泛的选择空间,尤其是平利良好的地理环境和土地条件,相比安康市其他县区具有更大的项目承载能力,这也是平利发展潜力之所在。但平利发展短板也显而易见。一是远离襄渝铁路和汉江黄金水道,更无航空和高速公路,只有一条308省道沟通安康中心城市和鄂西北地区,且途径县河、老县、城关、长安等经济重镇,街道化现象严重,抑制了人流、物流的有效增长,也阻挡了平利快速发展的脚步。二是能源因供电体制的原因得不到有效保障,与国家电网供电区相比,供电负荷有限,电网建设滞后,电价政策缺少灵活性,致使许多资源开发项目受限。

要想富先修路。为改善交通条件,新世纪以来,平利在省市大力支持下,先是对308省道实施了二级公路改造,接着又举全县之力,在县乡道路上实施了黑色化工程,并全面启动了通村水泥路建设,现已形成“四横四纵十一个循环圈”的县内公路交通网,境内142公里省道、221公里县道、270公里乡道和1300公里村道,承载着人流物流的运输重任,也承载着平利人奔向小康社会的梦想。但由于缺少交通大动脉,这些路网只是改善了人体的微循环,始终改变不了经济发展供血不足的局面。修建一条跨境高速路,打通与外部世界的联系,不仅是平利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平利人民心中最大的期盼。

三、安平高速带给平利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秦岭和大巴山环抱着的安康,占据着北接关中,南连巴渝,东进荆楚,西出汉中的战略要地,历史上仅有汉江水道可达武汉,陆地交通却给人们留下了“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感叹。即便是到了近代,安康也只有靠西万公路连接南北,靠汉白公路和襄渝铁路沟通东西。封闭的环境和落后的交通,导致安康在百舸争流的改革开放大潮中始终处于劣势。直到新世纪,西康铁路、襄渝复线、西康高速、川陕高速、十天高速等一系列重大项目的启动,安康的山林才失去往日的寂静,安康的经济才驶入奋起直追的快车道。

伴随着上述铁路和高速公路的建成与运营,安康丰富的自然资源逐步被外界所认识,开发的进程也逐步提速。但如果不修建安平高速、打通平镇高速,安康就不能形成与鄂西北和巴渝地区的有效连接,也就无法深度融入成渝、江汉两大经济区,在产业转移的浪潮中就会丧失承接外来生产要素的先机,进而导致平利乃至安康的经济发展难以取得重大突破。从一体两翼产业发展布局总体规划的实施上看,安康犹如一只雄鹰,平利这一翼动脉供血不足,自然无法展翅高飞。所以建设安平高速,再打通平镇高速对平利和全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意义及其重大。

已经开工的安平高速,西起汉滨区窑垭子与十天高速相接,东至平利县关垭子和谷竹高速相连,全长75公里,横跨平利、汉滨两县区,总投资64.3亿元,在平利境内途径老县、城关、长安三个经济较为发达的镇,全长52公里,布局有一个省际收费站、一个服务区、三处互通。这一项目的启动,无论从现实和长远来看,对平利经济发展都将产生不可估量的价值。从直接效益来看,随着安平高速的上马,平利将迎来新中国成立后一次性投资规模最大的项目,按专家测算,每亿元公路投资会直接产生1500个就业岗位,每公里高速公路至少消耗水泥1万吨,安平高速建设期间,不仅能有效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也必将带动平利建材产业和运输业的快速发展。从间接效益来看,工程直接投资综合税率可达3.3%,考虑相关产业发展,地方财政预计可增收2亿元。伴随大量人流、物流、资金流的进入,商贸、宾馆、餐饮、金融等相关产业也必将出现前所未有的繁荣。从长远效益来看,随着安平高速的建成投入运营,平利就能以安康中心城市为依托,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参入经济分工,实行资源整合,分享武汉、重庆、西安等省会经济圈的发展成果。同时,方便快捷的交通也会提升平利的招商引资吸引力,新上大工业项目就有了基础,丰富的资源必将彻底结束“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局面,迎来大开发的热潮。尤其是高速公路带来的人口聚集效应,将刺激城镇化进程加速,反过来带动房地产、商贸流通和旅游产业的发展。也只有这种快速发展,才能让安康“一体两翼”规划中的平利这一翼变得强劲有力。毫无疑问,安平高速是一条平利人民的致富大道、平利企业的黄金大道、平利经济的腾飞大道!

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安平高速在给平利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让平利面临着诸多考验。一是安平高速横跨平利52公里,需动迁800余户,这在各县区已建高速路中,拆迁量和总里程都是最大的,面临的矛盾和困难会更加突出。二是安平高速实行省市共建,省对市实行征地拆迁补偿总额承包,分级签订拆迁补偿安置责任书,这一工作机制的变化,让市县两级从辅助角色,变成了责任主体,对财政尚不能自给,资金筹措能力十分有限的平利来说,难度不言而喻。三是从每个在建高速情况看,征地拆迁补偿标准远低于实际需要,恢复重建缺口较大。安平高速途经平利经济社会最为发达的地区,在通胀预期居高不下的情况下,群众期望很高,拆迁安置面临巨大挑战。四是《物权法》实施后,各地在拆迁安置中相继发生了一些意外,让各级干部难以放手开展工作,也促长了歪风邪气,给拆迁安置工作多少带来了些阻力。面对这些困难,必须冷静思考,审慎行动,才能确保这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民心工程顺利推进。

四、把握机遇,推动平利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

安平高速建设需要平利县乃至安康市付出极大的代价,但用发展的眼光看,这种牺牲是值得的。安平高速和平镇高速建成通车后,平利抵达安康仅半小时车程,抵达省会西安和武汉、重庆等周边大中城市也不出半日,方便快捷的交通必将迎来巨大的人流、物流和资金流,这会给平利的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特别是平利作为安康挺进东南、承接外来生产要素转移桥头堡的地位会更加凸显。为把握这一重要的发展机遇,我们应扎实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全力推进市县经济一体化进程。

1、统一思想认识,搞好征地拆迁安置。鉴于安平高速建设机制的变化,应切实加强对安平高速建设工作的领导,通过强化舆论宣传和思想工作,号召广大干部职工,特别是沿线群众舍小家、顾大家、牺牲眼前利益、换取长远发展,在群众意愿和政府可承受能力之间找到一个合理的平衡点。面对自筹资金能力十分有限的现实,必须捆绑一切支农惠农政策和项目,采取各镇分段负责、部门联村、干部包户的办法,举全县之力,凝万众之心,众志成城搞好征地拆迁、补偿安置工作,努力营造良好的建设施工环境,力争安平高速早日建成通车。

2、修编城镇规划,提升经济聚集能力。安平高速途径平利一城两镇,项目建成后,该区域内将有两条高速三处互通和密如蛛网的省、县、村道,发展潜力巨大。但从长远发展角度看,这一区域的城镇规划与建设却显得滞后,应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的原则,结合安康中心城市建设规划、安康一体两翼产业布局总体规划,尽快修编完成县城和老县、长安两镇的建设规划。首先,要将长安集镇纳入县城建设规划,将西起城关镇普济寺村东至长安镇枣园村全部划归城市规划区,在县城建成区以西至普济寺村建设现代工业园,在县城建成区以东至枣园村建设生态农业观光区和物流集散地,对县城建成区实施改造提升,打造中央商务区,让县城成为引领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其次,要将凤桥村至老县村全部纳入老县集镇和工业园区建设规划区,实现与安康中心城市的无缝对接,推进市县经济社会一体化。通过拉大城镇框架,提升项目承载能力,为后续发展预留空间。同时,应视财力状况,对相关地段土地实行统一收储,依靠土地增值收益努力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并制定有效政策措施,激励农村人口向这一区域有序转移,盘活人气,刺激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奠定消费增长基础。

3、把握自身优势,狠抓项目储备工作。机遇只会光顾有准备之人。平利周边县区乃至全市在资源上有较大的雷同性,如何在产业转移的浪潮中抢得先机,承接更多的外来生产要素,需要认真思考。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平利应采取差异竞争,错位发展的策略,尽快制定中长期产业发展规划,努力回避发展的盲目性。要组建专门工作班子,划拨专项工作经费,以地缘经济和资源优势为依托,结合现有工业基础,立足产业配套,构建产业链条,尽快完成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可行性研究,建立较为完备的项目库,用极富市场前景的项目获取投资者的青睐,实现三次产业协调发展、整体推进。

4、实行全民招商,打造高速经济走廊。资本的趋利性注定了它总是向着效益最好的地区流动。随着安平高速的建成运营,制约平利发展的交通瓶颈不复存在,平利应借鉴各地发展经验,研究制定一系列鼓励支持二三产业发展的政策举措,夯实各级各部门招商引资责任,瞄准大企业大集团,实行全民招商,推动经济跨越式发展。在工业领域,应以清洁能源、富硒食品、机械加工、建筑建材和新型材料五大产业为主导,建好城关、老县工业园,把安平高速沿线打造成新型工业经济走廊;在服务业领域,应依托安康铁路和公路交通枢纽,整合提升传统服务业,大力支持信息中介、金融服务和文化产业发展,重点引进大型连锁经营和仓储物流企业,加快市场体系建设,致力于打造覆盖陕、鄂、渝边区的物流集散地。在旅游业领域,应结合西安——安康——神农架(大、小三峡)黄金旅游线路,按照参入式体验游的思路,建好女娲山、琵琶岛、翠茗园、龙头农耕文化园和长安生态农业示范区的旅游配套基础设施,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在安平高速沿线构筑以寻根问祖、感知体验茶文化、现代农业光为主题的休闲旅游产业带。

古有驿道连九州,今朝高速通天下。安平高速的建设,标志着平利作为安康半小时经济圈业已形成,安康、平利市县经济一体化进程必将因此而加速,平利人民必将迎来更加幸福美好的明天!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