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首 页>中共安康市委政策研究室>政研工作>2011年安康工作>2011年第十期 > 正文内容

实施产业兴县 推进循环发展为建设陕南经济强县而努力奋斗

2011-12-19 10:20 来源:
字体大小:【

 

实施产业兴县 推进循环发展

为建设陕南经济强县而努力奋斗

 

    郑小东

 

“十二五”时期是平利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根据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紧密结合平利实际,我县要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实施产业兴县、循环发展战略,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着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争取早日把我县建成陕南经济强县。

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全面提升现代农业

按照“三化同步”的要求,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培育壮大农业主导产业为重点,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全面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一要大力培育农业主导产业。按照“一县一业”、“一村一品”的要求,坚定不移地实施茶饮产业一业率先突破。一是基地建设有突破。依托基地乡镇,突出园区示范,实施业主经营,提升茶饮产业的基地规模和质量,到“十二五”末绿茶和绞股蓝面积达到20万亩,其中高效茶园达到10万亩。二是龙头企业有突破。要通过扶优扶强本土茶饮企业和招商引资新办茶饮企业,培育一批能够内联基地、外联市场,集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茶饮龙头企业,力争五年内建成产值过亿元茶饮企业5家、过5000万元5家、过1000万元10家。三是品牌和效益有突破。实施名牌战略,把“女娲富硒茶”、“平利绞股蓝”打造成国家知名品牌,力争女娲富硒茶、平利绞股蓝的销售市场覆盖西北、走向全国,实现综合产值翻一番以上。要加快发展畜牧产业,到“十二五”末,建成正大模式3000户,生猪饲养量达到100万头,使平利成为全省生猪养殖大县。稳步发展蚕桑产业,力争五年内密植高效桑园面积达到5万亩,养蚕发种8万张。积极发展林业产业,大力发展林业经济,建设林农自己的“绿色银行”。因地制宜发展设施蔬菜、水产养殖、中药材、烤烟等其他产业,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与此同时,要高度重视粮油生产,严格保护耕地,维护粮食安全。

二要高标准建设现代农业园区。着力把长安、广佛、大贵、洛河四大坝子建设成为具有标杆和引领作用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坚持规划先行,按照水、电、路、园、沼一体化的要求,高起点规划产业布局,科学配套基础设施,实行一业为主、种养结合、循环发展。要积极推进园区土地和产业园流转,使土地由分散走向集中,不断扩大规模经营。充分发挥园区的孵化功能,强化农业招商引资,大力引进和培育农业企业,努力实现农业发展集群化,集群发展园区化,园区发展产业化。长安镇要着眼茶叶生产、茶园观光、休闲旅游的复合业态,切实打造成为全省一流、全国知名的现代农业观光示范区。

三要不断改善农业发展条件。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把更多的财力投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农业发展基础。抢抓国家大兴水利的政策机遇,加大项目争取力度,全面实施境内主要流域综合治理,加快建设城镇、新农村、工业园区、农业产业园区等重点区域堤防工程,努力提高防洪保安能力。认真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口粮田建设项目,高标准建设10万亩基本农田,切实提高土地产出效率。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切实搞好农村水、电、路、气等基础配套,大力实施移民搬迁,不断改善农村面貌和人居环境,力争再过五年全县70%的村达到新农村建设标准。

四要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坚持把发展劳务经济作为增加农民现金收入的重要举措,依托劳务经济协会,强化与平利在外创业成功人士的联系,实施“千人创业带动万人就业”工程,提高劳务输出的质量和水平。加大技能培训和就业培训力度,提高农民转移就业的能力,逐步使劳务输出由体力型向技能型、知识型转变,不断提高农民劳务收入。大力引导农民返乡创业、领办企业,着力培育一批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种养能手和致富带头人,增强农民自我发展能力。

以产业升级为重点,做大做强新型工业

按照“产业集群、园区承载、招商引资、循环发展”的方向和路径,努力构建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体系,到“十二五”末,力争实现工业总产值80亿元目标。

一要培育工业集群。依托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立足市场需求和发展潜力,在扶优扶强现有骨干企业的基础上,不断促进产业的整合、配套与优化升级,延伸产业链,逐步壮大产业规模,实现集群发展。重点培育五大工业集群,即以铌钽矿、铅锌矿、重晶石、石煤、石灰石等资源为主,开发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和新型建筑材料,培育新型材料产业集群;以茶叶、绞股蓝、腊肉、山野菜等系列产品开发为主,培育富硒食品产业集群;以生物质能源发电,余热发电,水电、风电开发为主,培育清洁能源产业集群;以汽车零部件、农机具、小型机电制造为主,培育机械制造产业集群;以生物制剂开发、中药材精深加工为主,培育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二要强化园区承载。按照“布局合理、产业聚集、循环发展、基础配套”的思路,全面建成陈家坝绿色工业园区,积极推进老县新型材料工业园区建设。完善园区规划,加强规划控制,全面加快堤、路、桥、管网、供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健全园区管理体制机制,真正做到政策向园区倾斜、资源向园区配置、项目向园区集中,努力把园区建成工业经济的平台、城市经济的载体、招商引资的窗口、新兴产业的示范基地。“十二五”末,两个工业园区要聚集产值过亿元工业企业50家以上,工业产值占到全县规上工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二以上。

三要扩大招商引资。招商引资是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必须牢固树立开放观念,强化“经济抓产业、产业抓工业、工业抓招商”的理念,全方位扩大招商引资,积极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和内陆经济发达地区的交流与合作,在更大范围内有效进行资源配置。要切实增强招商引资的针对性,紧紧围绕五大产业集群发展规划,立足资源、市场、区位和劳动力等优势,精心谋划招商项目,兴办资源开发型、承接转移型、劳动密集型工业企业。要不断优化工业发展环境,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健全招商引资工作机制,大力改进管理方式和服务手段,建立多渠道、宽领域、全方位的招商网络体系,着力营造安商、富商、亲商的社会氛围。要强化对招商引资的考核,每年评选十大招商项目、十大招商先进人物,实行重奖,努力扩大招商引资成果。

四要推进清洁生产。坚持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并重的原则,把循环经济作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优化工业结构、提高工业经济运行质量的根本途径。积极支持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大力推广余热发电、废物利用、清洁生产等新技术、新工艺,建设内部资源循环体系,尽量减少资源能源消耗和废弃物排放。依托工业园区,加快建立产业之间、企业之间的生态工业链,不断实现资源在不同产业、企业间循环高效利用,努力建设生态工业园区。

以生态旅游为带动,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旅游产业作为循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关联度高、带动能力强,是最具潜力的“朝阳产业”。今后五年必须牢固树立大旅游、大产业、大发展的理念,加快核心景区景点建设,培育壮大生态旅游产业体系,带动现代服务业发展。

一要加快核心景区景点建设。以西北最美丽的乡村为目标,以“女娲故里、绿色茶乡、休闲家园”为形象定位,按照“一城两区三线”旅游产业发展布局,加快县城街景建设,打造坝河明珠夜景,把县城建成生态旅游的目的地;开发天书峡谷、龙洞河瀑布群、正阳高山草甸,打造独具魅力的天书峡景区;秉承“北有轩辕黄帝、南有始祖女娲”的历史,开发祭祀圣地,打造神秘的女娲山景区。要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提升接待服务能力,力争经过五年的努力,把天书峡景区、长安茶文化博览园建成4A景区。切实加强与旅行社的合作,围绕天书峡、女娲山、长安景区集中打造秦巴风情游、人文景观游、茶乡风光游三条旅游精品线路,使平利成为秦巴地区旅游热线和区域性休闲度假胜地。

二要着力打造旅游文化品牌。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我们要依托丰富的文化资源,深入研究开发女娲文化、茶文化等地域特色文化,不断推进旅游与文化的结合,丰富旅游内涵,聚集人气,提升旅游产业的层次和水平,增强旅游的魅力和特色。在着力打造旅游文化品牌的同时,要充分利用现代传媒,适时举办茶之旅文化节,全方位开展旅游宣传推介,提高平利旅游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三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充分发挥旅游业的带动作用,构建现代服务业体系。以县城为重点,加快发展吃、住、行、游、购、娱等相关服务业,加强规范管理,提高服务质量,营造优质旅游环境。大力培育健身、度假、娱乐、生活、艺术等休闲类新兴消费业,不断拓展服务功能,满足现代消费需求。注重发展现代物流业,依托独特区位优势,主动承接周边大中城市辐射,加快现代商业街区、专业市场、物流园区建设,大力培育县内商贸流通企业,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把平利建成区域性物流集散地。

以城乡统筹为总揽,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

城镇化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载体,是建设陕南经济强县的重要途径。要按照“一城十镇百村三十个新型社区”的总体规划,加快构建以县城为龙头、集镇为支撑、新农村和新型社区为基础的城镇体系,改善城乡基础条件,增强综合承载能力,逐步形成以城带乡、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

一要全面提升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坚持规划引领,统筹经济发展、人口迁移、劳动就业和资源环境等要素,建设布局合理、特色突出、功能配套的城镇体系。县城建设要以打造安康副中心和秦巴地区宜居宜业宜游名城为目标,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构建“一轴四区”县城新框架,即以坝河为主轴,改造城北老城区,提升城南新区,完善城西工业区,开发新东区,促进“四区”协调发展。突出市政建设、市容管理、市民提素三大重点,全面提高县城建设管理水平,建成国家卫生县城、园林县城和省级文明县城。要突出主题、完善配套,增强承载、体现特色,统筹推进集镇建设。长安位于秦头楚尾,十里茶乡、风光秀丽,要依托独特的自然风光,坚持基础建设与景区打造相结合,把长安建成全国知名的旅游强镇;要结合老县镇的区位优势,聚集产业、集中人口、配套设施,把老县建成陕南的工业重镇;要深入挖掘八仙文化,精心设计仿古风格,建设八仙古镇,使其与天书峡景区相互配套、相得益彰。按照“城乡统筹、统一规划、集中安置、设施配套、安全避险、有利发展”的要求,全面规划建设100个新农村和30个农村新型社区,加快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努力把新农村和新型社区建成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美好家园。

二要大力改善城乡基础条件。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的关键举措。积极创造条件,优化投资环境,加大援建力度,确保安平高速建成通车,平镇高速开工建设,争取102省道连接线列入计划并启动建设;加强县内路网提等改造,达到“出境通省高速化、县乡公路等级化、区域公路网络化、群众出行便捷化”的目标。加快电网建设步伐,建成1330千伏、3110千伏变电站等一批骨干输变电工程,提高供电能力;抓好新一轮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全面实现户户通电、同网同质同价。加强通讯、广播、电视、网络等信息化设施建设,不断提高信息化水平。坚持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同步推进,认真实施二轮天保工程,大力实施百里绿色长廊建设,推进重点区域绿化治理,创造良好人居环境。

三要加快推进人口聚集。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统筹城乡发展、实施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客观要求。要抓住陕南移民搬迁政策机遇,将推进城镇化与移民搬迁有机结合,加快人口向城镇聚集,促进脱贫致富,力争五年内完成1.5万户6万人的搬迁任务。创新政策体制,聚集多方投入,有序推进有条件的农民进城落户工作。积极引导产业向城镇集中,繁荣城镇经济,广开就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为人口向城镇集聚创造基础条件。加快城乡一体的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制度体系建设,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让更多的人进得来、稳得住、能发展。

以幸福平利为目标,切实加强和谐社会建设

构建和谐社会,真正做到人人共建、人人共享,使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让全县人民幸福指数越来越高,是建设陕南经济强县的内在要求,也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一要统筹发展社会事业。坚持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教育工作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创新发展职业教育,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奋力建成省级教育强县。为适应人口向县城和集镇聚集的趋势,建成第二中学、县级示范幼儿园和十一个镇属幼儿园。深入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切实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医疗救治和疾病预防控制能力,把县医院建成区域性知名综合医院,把乡镇卫生院建成标准化卫生院,确保群众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镇、大病不出县。加强食品、药品监管,切实防范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建立以县为主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体制机制,适度稳定低生育水平。切实加强体育事业,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积极发展科技、民族宗教、老年人、残疾人、慈善等社会事业。

二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千方百计扩大就业。统筹做好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重点关注零就业家庭。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强化劳动保障监察,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建立健全城乡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相衔接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医疗、困难群众低保全覆盖,逐步提高保障标准。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建立以廉租住房、公共租赁房、限价商品房为主的保障性住房供应体系,切实解决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住有所居问题。扎实开展新一轮开发式扶贫,基本消除绝对贫困。认真抓好防灾减灾和救灾救济工作,妥善安排受灾群众和弱势群体生产生活。力争通过五年努力,使全县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全省平均水平。

三要切实加强文化建设。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积极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不断巩固全县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充分挖掘女娲文化,打造地域文化品牌,繁荣群众文化,激励文化创作,为全县人民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建成县文化体育中心、老年人活动中心、图书馆、博物馆并免费对外开放,大力实施镇、社区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等文化惠民工程。加强文化体制创新,建设文化人才队伍,努力培育文化产业,推动平利文化不断发展与繁荣。

四要全面推进民主政治建设。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相统一,依法保障公民的有序政治参与,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充分发挥县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县委对人大、政府、政协工作的领导,支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决定权、任免权和监督权,支持政府依法充分履行职能,支持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开展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继续推行党务、政务、厂务、村务公开,高度重视村“两委”换届工作,不断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加强统战、武装、工青妇、工商联、老龄和关心下一代工作。

五要不断创新社会管理。不断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积极探索有效的管理方法和手段,使整个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理念,坚持依法行政、依法管理,努力建设服务性政府。要把新时期城乡居民教育作为重点,全面加强公民思想道德教育、形势政策教育、法律法规教育,树立共同的精神追求、正确的价值取向和学法、用法、守法、依法办事的社会风尚。全面落实社会管理综合治理责任制,扎实推进平安创建,坚持不懈的开展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把各项工作都纳入法治轨道。各执法主体都要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有力打击违法犯罪活动,让人民群众更有安全感。加强信访工作,落实重大决策社会风险评估机制和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司法调解和行政调解的积极作用,着力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诉求,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继续加大公共安全防控体系建设的投入,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和各类突发事件,强化安全生产,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作者:分别为中共平利县委书记、平利县人民政府县长)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