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首 页>中共安康市委政策研究室>政研工作>2011年安康工作>2011年第五期 > 正文内容

关于促进汉阴农民增收的调查与思考

2011-09-07 09:18 来源:
字体大小:【

 

关于促进汉阴农民增收的调查与思考

中共汉阴县委副书记  刘飞霞

 

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民富裕,是城乡统筹发展的核心目标和重要使命,对于促进农村消费,扩大内需,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乃至促进社会正义、维护社会稳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2010年,汉阴县委、县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抓手,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抢抓机遇,克难攻艰,开拓奋进,扎实工作,全县农业农村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农民人均纯收入大幅增长,达4053元,比上年同期净增731元,增幅22%

一、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基本构成及特点

一是工资性收入仍然是农民人均纯收入的主体。2010年全县农民工资性收入2069.94元,占总收入比重的51%,增加311.56元,增幅17.72%

二是农民家庭经营性纯收入增幅加快。2010年,全县农民人均家庭经营纯收入1605.39元,占总收入比重的39.6%,较上年增加349.20元,增幅首次超过工资性收入达到27.8%

三是财产性、转移性收入与全国基本持平。2010年财产性收入人均33.48元,占总收入比重的0.83%,增加3.83元,同比增长12.9%。转移性收入人均344.19元,占总收入比重的8.49%,增加66.25元,同比增长23.84%

四是农民人均现金收入有所提高。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劳务经济的扩大,现金收入在农民纯收入中的比重不断增大。2010年全县农民人均现金纯收入为3367.61元,比2009年增加745.87元,增长28.45%,现金收入占全部纯收入的比重由2009年的78.92%提高到2010年的83.09%

二、农民增收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汉阴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农民收入得到大幅增长,但是由于当前农业形势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农民增收受到瓶颈制约,促进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农民增收困难仍然是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面临的最大问题。

一是劳动力素质偏低,提高收入空间有限。目前大多数务工农民仍然从事着简单劳动和初级工作,高级技术人员数量少,平均收入偏低。

二是农产品产出率低,农民增收幅度不大。近几年大多数农作物单产呈稳中微增的态势,但受自然条件限制,单产大幅提高遭遇瓶颈,加之受自然灾害、农资价格涨幅不大等不利因素影响,农业增收难度加大,依靠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实现增收难以持久。

三是产业结构调整缓慢,农民增收渠道不畅。近年来,虽然各级各部门采取多种措施,大力支持农村发展养殖业、畜牧业,开办农家乐、乡村旅游,建设农业产业化示范区,不断加大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弥补传统农业的不足,促进农民增加收入,但农民受思维观念、发展资金、技能水平、市场变化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还不能完全摆脱传统农业的束缚,导致农业经济结构调整速度缓慢,农民增收渠道狭窄,大幅增加收入还很困难。

四是产业基础薄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农业基础设施严重滞后,而且多年投入不够,建设力度小,抗灾能力差,遇大旱大涝之年,特别是一些山区乡镇,水利设施维修和管理不到位,导致设备设施带病运行或瘫痪,农田旱涝保收无法保证。

三、农民人均纯收入的现状与目标

2010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4053元,超过全市平均水平77元(安康市农民人均纯收入3976元),所占比例101.08%,与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4105元相差52元,所占比例98.73%,与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5919元相差1866元,所占比例68.47%。按照县委、县政府的总体要求,2011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要达到4743元,较2010年净增690元。实现这个目标,赶上或超越全省平均水平很有可能,但与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平均水平比较,还有很大差距(全国2011年纯收入按增加6%计算最低为6274元),追赶全国平均水平我们还任重道远。

四、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持续快速增长的措施

一是推动农民进城,增加农民收入。要按照“政府引导、农民自愿、统筹规划、有序推进”的原则,综合考虑城镇建设规划,经济社会发展,资源承载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等因素,大力推进农村居民进城落户工作,逐步建立起布局科学、结构合理的城镇化格局,实现城镇化带动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要进一步制定出台宅基地退出、承包地流转、农民进城购房、就业、养老等配套政策,打破制约农民进城的体制障碍,用足用活政策,推动农民进城落户,实现减少农民数量、增加农民收入目标。如果顺利完成10000人进城居住的计划,那么全县农民的绝对量将下降到25万人左右,减少的1万农民的纯收入将以平均数的形式转移到现有的25万农民身上,其绝对量为162.12元,占年度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量690元的23.5%

二是加快移民搬迁,改善农民增收条件。从经济学的角度,移民搬迁的行为是一种投资行为,当收益大于成本数,才会作出迁移决定,也就是移民经济发展的预期速度和程度要比移民前快、高。整个过程分三个阶段,即:搬迁阶段、恢复阶段、发展提高阶段。汉阴本年度搬迁223户、940人,人均补助3800元。特困户按搬迁总户数10%的比例,再补助10000元,虽然在搬迁期建房(120m2×700元),户均负债30000元左右,但是就个体而言,长期投资的结果必然使财产总量增加,生活生产条件的改善,也为农民增收提供了更大空间。加之陕南移民项目的实施,基础设施和住房条件的改善,全县农民收入将进入大幅度增长的快车道。

三是发展现代农业,挖掘农民增收潜力。一要实施“畜牧扩张示范工程”。充分发挥畜牧业在农业和农村经济中的作用,多渠道增加对畜牧业的投入,实现畜牧业与粮食生产的同步发展。要着力按照“百万头生猪养殖基地县”的总体规划,以养殖企业、大户为龙头,以万头示范村为重点,实行大户带动、板块推进,促进畜牧产业规模扩张,力争全县猪、羊、禽饲养量分别达到69万头、9.23万只,210.43万羽,实现产值4.7亿元。二要实施“设施蔬菜示范工程”。加大扶持力度,加强技术指导,大力发展蔬菜种植示范乡镇、示范村、示范户,力争发展蔬菜9.5万亩,实现产值3亿元。三要实施“渔业库塘高产精养示范”工程。抓住过去一年渔业发展的良好开局,积极发展网箱和栏网养鱼,拉动“精养工程”的实施,力争全县渔业库塘高产精养面积达600亩,发展特种养殖户5户,水产品产量达到3500吨,力争实现产值1.5亿元。四要实施“林业增效示范工程”。引导农民群众大力发展以核桃、油茶为主的林业产业和林下种养业。同时,因地制宜,大力发展茶叶、皱皮柑、食用菌、中药材等特色种养增收项目,力争林业产值实现3亿元。

四是强化农民技能培训,提高劳务经济质量。紧紧围绕农业结构调整和优势产业发展,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科学使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新型农民科技培训资金,搞好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科技知识,增强务工人员劳动技能。要结合劳务市场的需求,结合有关项目实施进行有针对性的技能法律、法规、政策培训,进一步打造劳务品牌,组织引导农民进城、出省、出国就业,提高劳务经济的质量和水平。

五是深化农村改革,推进土地流转。建立灵活的土地流转机制,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加强引导,规范程序,以城乡统筹为动力,以完善社保体系为基础,以政策支撑和激励机制为手段,以健全土地流转服务体系为载体,积极探索“集体转包、大户经营、土地入股”等路子,促进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向优势产业集中、向重点区域集中,力争完成1.5万亩计划目标。进一步按照“粮食生产规模化、设施蔬菜园区化、特色产业区域化”的发展方向,充分发挥好土地流转规模效益,实现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

六是加快农田水利建设,稳固农民增收基础。强化机遇意识,充分抓住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所带来的水利发展和改革战略机遇,围绕民生水利主线整合中央支农资金、水利设施资金和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全面掀起水利建设高潮,努力实现农业基础设施跨越式发展。要把水利作为基础设施的优先领域,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的重点任务,突出加强薄弱环节建设,把握重点,科学规划,加快推进水利发展与改革,为农业发展、农民增收打下坚实基础。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