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首 页>中共安康市委政策研究室>政研工作>2011年安康工作>2011年第五期 > 正文内容

构建四个一体 统筹城乡发展

2011-09-07 09:22 来源:
字体大小:【

   

              构建四个一体 统筹城乡发展
                  中共汉阴县委书记  杜凤军

               

统筹城乡发展,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破解“三农”难题,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共同繁荣的根本途径。汉阴地处月河川道核心区域,在安康市域范围内区位优势明显,资源禀赋良好,基础设施完善,具备统筹城乡发展的良好基础。应当充分利用这一优势,着力在全域规划、产业发展、城乡建设、服务均等四个方面狠下功夫,着力构建“四个一体”发展格局。

一、坚持规划引领,构建城乡一体发展蓝图。规划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龙头。要树立全域规划理念,按照“全域汉阴,城乡一体”的要求,从全县整体上统筹考虑人口布局、城乡建设、产业发展、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和生态环境,实现规划全域覆盖,错位发展,防止规划重叠、相互“打架”现象发生。目前,我们已编制完成“十二五”规划、月河工业园区规划、月河川道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规划、村庄布局规划和涧池、平梁、蒲溪等9个重点集镇以及30个重点村建设规划,正在制定统筹城乡发展总体规划、县城建设总体规划修编,这些规划都将为统筹城乡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引领作用。在下一步工作中,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以统筹城乡总体规划为蓝图,综合考虑资源条件、环境状况、公共安全、土地权属、产业布局等因素,积极制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各类控制性详规,做到与总体规划合为一体、紧密衔接、互为补充。二是,按照“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管理一条龙”的原则,加强规划管理,严格执行规划,不符合规划的项目不批准立项,坚持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避免在建设过程中留下“败笔”。三是,围绕规划分解目标任务,发现项目线索,延伸项目包装,梯次推进实施,真正使规划变计划,计划变项目,项目变现实。

二、坚持产业互动,构建城乡一体产业支撑。统筹城乡的起点是产业互动,重点是产业融合。要按照工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三个集中”的要求,推动三次产业互动,为统筹城乡发展提供产业支撑。一产围绕现代农业增效益汉阴人均耕地面积有限,且南北两山与月河川道的立地条件、气候条件、土壤条件、农业生产设施条件差异大。根据这种情况,要以实施规模经营、提高单位土地面积效益为目标,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重点在月河川道发展生态高效设施农业,大力实施“1125”现代农业发展战略,即一园(以富硒农畜食品加工为核心的农产品加工物流园区)、一长廊(月河生态绿色长廊)、两基地(生猪及特色水产养殖基地、富硒农产品基地)、五景区(油菜花海、精品果园、生态茶庄、月色荷塘和花乡农居),在南北两山地区大力发展特色林果业,集中连片建设茶园5万亩、油茶12万亩、干鲜果5万亩,使全县三分之一面积实现规模发展、板块推进,促进土地向专业大户、农业企业集中,把农民从千家万户的生产经营模式中转移出来,变成专业大户和产业工人。同时,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观光农业和农家乐,实现一产和三产的有机结合,实现转移农民、减少农民、富裕农民的目标。二产围绕工业园区抓扩张。按照“大企业引领、大项目支撑、园区化承载、集群式发展”的总体要求,依托已经规划和正在建设的“一园三区”(月河工业园区、科技产业聚集区、新型建材聚集区、富硒农产品深加工聚集区),完善土地收储出让机制,加快涧池军坝小区和蒲溪小街小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积极实施园区孵化器项目,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强化企业帮扶,促进骨干优势企业和优质生产要素在园区的有效聚集,让园区硬环境更具承载力,软环境更具吸引力,努力把月河工业园区建设成为工业企业的聚集区、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聚集区。力争到“十二五”末,月河工业园区工业企业总产值达50亿元,解决就业1.5万人以上,实现优化结构、增加税收、创造就业的目标。三产围绕特色资源做文章。发挥汉阴历史文化悠久、富硒特色小吃荟萃、生态资源丰富的独特优势,深入挖掘抱瓮之乡、“三沈”故里、湖广移民文化内涵,提升宣传水平,加快凤凰山森林公园、明清万亩古梯田开发力度,让山水与文化融合,人文与景点融合,倾力打造生态休闲游、农业观光游精品线路,提升旅游水平。深入开展农家乐星级评定活动,提升农家乐服务水平;加快富硒特色小吃示范店建设,提升富硒小吃经营档次。同时,加快建设现代物流园、配送中心、大型综合商贸服务中心、批发贸易中心和旅游商品市场,开发和培育金融服务、休闲旅游、健身娱乐、社会化养老等新兴服务业,为发展一产、二产提供服务支撑。

三、坚持建管并重,构建城乡一体承载平台。如果说产业互动的目的之一是解决人员就业问题,让农民变为产业工人,那么建设功能齐全、服务优质、环境优美、人文宜居的县城、集镇和新型社区,将有效承载群众的吃、住、学、医、娱,让城乡居民生活得更加方便舒适。汉阴将围绕县城、集镇、新型社区“310万人的”人口布局要求,建好承载平台。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完善提升县城服务功能。以创建国家级卫生县城为动力,加大规划管理力度,加快县城“东拓西延”和“南扩北充”步伐,推进旧城改造,实施城东、城西、城南组团开发,拉大城市骨架。完成龙岗生态公园、凤凰大道改造、北城街延伸等重点市政工程,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教育、卫生、文化、体育、住房是衡量一个地区是否宜居的重要指标,要大力实施三大教育工程(汉阴中学、城关二中、职教中心)、三大卫生工程(县医院扩建、中医院迁建、妇幼院迁建)、一大文化工程(汉阴广电文化艺术中心)、一大体育工程(城东体育场),全力提升县城接纳农民、吸纳外地人口的服务功能,真正让汉阴成为宜居之城。到2015年,力争县城建成区面积扩大到10平方公里,城区人口达到10万人二是完善重点集镇服务功能。加快涧池、平梁、漩涡、汉阳、铁佛寺等重点集镇路、水、电、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学校、医院、文化、体育及休闲场所等服务设施建设,放宽就业、教育、户籍等政策限制,提升集镇承载力和辐射力,力争到“十二五”末,集镇建成区面积增加到25平方公里,居住人口10万人,人口在5000人以上的集镇达到6个以上。三是建设农村新型社区按照“聚居人口适度、服务半径合理、资源配置有效、功能相对齐全”的原则,在群众相对集中、利于群众办事的地域建设新型社区,配套建设幼儿园、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卫生室、小型超市、文体活动等服务设施,让政府公共服务向社区延伸,不断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同时,加大山地危居人口的搬迁力度,全面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清运保洁工作,引导农民向社区集中,让城乡居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四、坚持均衡服务,构建城乡一体保障体系。统筹城乡发展的最终目的,是让城乡居民共享均衡服务,关键是要下硬茬打破城乡壁垒,使进城农民在子女入学、看病就医、社会保障、劳动就业等方面享受同等待遇。一是促进城乡教育均衡。以创建省级教育强县为契机,完成全县中小学教育布局调整,力争到“十二五”末实行免费高中教育和费职业教育,学前一年入园率达98%以上,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稳固在100%,高中教育入学率达85%以上,使城乡孩子享有同等教育环境。深化与全省知名学校的合作交流关系,建立健全对外交流合作、对内共建帮扶的校校合作交流机制,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共用,推动教育质量稳步提升。二是促进城乡医疗卫生均衡。加强乡镇、社区、村级卫生院(室)、计生服务站建设,健全基层卫生服务网络。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实施药品“三统一”工作,完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体系,不断扩大覆盖面,努力提升城乡医疗保障水平,进一步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三是促进城乡社会保障均衡。扎实做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大力构建弱势群体帮扶、社会力量救助、慈善爱心互助等覆盖城乡的多元化新型救助体系,健全城乡最低生活保障、五保户供养等制度,建立完善弱势群体帮扶平台。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加快构建经济适用房、限价商品房和廉租房、公租房等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四是促进城乡劳动就业均衡。以职业教育为平台,以技能培训为抓手,统筹做好高校毕业生、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复退军人、农村转移劳动力等群体就业工作。加快人力资源市场建设进度,建立就业信息网络发布平台,健全劳动关系调整机制,完善市场就业机制,促进更多劳动力就地转移就业、有序外出就业、返乡回归创业。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