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首 页>中共安康市委政策研究室>政研工作>2011年安康工作>2011年第一期 > 正文内容

条条幸福路通达百姓家

2011-01-04 15:13 来源:
字体大小:【

 

条条幸福路通达百姓家

平利县交通局

 

    平利县通村水泥路建设一至走在全市的前列。2006年全市通村水泥路建设现场会在平利召开,2009年交通部在平利做调研,总结平利好的做法好的经验,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近几年来,平利县累计投入公路建设资金5亿元,共建通村水泥路895公里,通乡油路243公里。境内公路总里程已达1854公里,12个乡镇全部实现通油路(水泥路)目标,190个行政村均通上水泥路,公路密度达到72公里/百平方公里,形成了四通八达的农村公路网络。

 

建设公路    突破瓶颈

    平利县基础差、底子薄的农村公路现状,使村里的农产品运不出,山外的物资运不进,极大地影响了村民的生产生活,成为了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农村,科学发展的关键在哪里?农村公路则是统筹城乡发展的纽带和基础,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载体,是突破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瓶颈的关键所在。 2006年起,平利县抢抓国家投资通村水泥路的大好机遇,把农村公路建设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引擎”,集全县之智,聚八方之财,用万民之力,全力建设农村公路。首先充分利用有线电视、政府网站、标语板报、宣传车等形式,大张旗鼓地宣传党和国家有关农村公路建设的方针政策,播放农村公路建设中的先进事迹和典型经验,把通村水泥路“群众打底子、政府铺面子”的基本政策宣传到家喻户晓,使广大群众真正认识到,农村公路建设是党的好政策,是给农民自己修路,修农民自己直接受益的路,激发农民群众参与农村公路建设的热情。其次是科学规划,统筹兼顾。平利县对乡村出口路进行详细调查,科学编制平利县农村公路规划图集和发展规划,使通村水泥路建设步入高效的良性发展轨道。

    “晴通雨阻,晴天满身灰,雨天满身泥”,是平利县原来农村公路的真实写照。改变这种状况是平利人的世代梦想。为了破解资金难题,县委、县政府不断创新工作思路,采取争取国家补助帮一点,县财政挤一点,一事一议筹一点,社会捐资集一点的办法多方筹资。调动了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修路的积极性,通村水泥路建设呈现出了“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大好局面。 长安镇能人大户个人捐款65万元,在外成功人士屈孝余、龙云庭每人捐款20万元;八仙镇仁溪沟村二组个体老板杨平自己只有40余万元的资产,一次就捐资20万元;兴隆镇朝阳冠村一个村民小组12户群众捐资11万余元用于通村水泥路建设;八仙镇鸦河公路沿线群众自发投工投劳筹备沙石料,日上劳最高达1000余人,男女老少齐上阵,肩挑背驮运沙石,他们短短半个月就备齐了12000余方沙石料。通村水泥路建设项目实施4年来,全县农民群众共筹集“打底子”资金7000余万元,为全县通村水泥路建设工程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上下联动    铸造精品

    为把通村水泥路这项“民心工程”组织好、实施好,平利成立了以县长为总指挥的农村公路建设指挥部,向各乡镇派驻了以县级领导为组长的12个督查组和以交通局技术骨干为主的12个技术监理组。各乡镇在公路建设现场设立了指挥部,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既挂帅,又出征,现场督战。交通局班子成员和驻村干部实行包村包路段责任制,坚持一条路一名责任领导,一条路一支管理队伍,形成了集中领导、统一指挥、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交通局长陈首松、党委书记彭绍志每月在工地吃住10多天,一年行程10万多公里。主管通村公路建设的副局长孙明康在经常吃饭时都掐算着时间。主管通乡油路建设的副局长肖康同志,与工人同吃同住,加班加点是家常便饭。特别是质量检测员李本宪同志,其爱人在西安住院期间,请人护理,自己依然起早贪黑奔波在全县190个行政村。县委书记何邦军,县长吴平和分管领导经常不打招呼地抽查重点路段,确保了农村公路建设的顺利推进。

    平利县政府通过与乡镇签订通村水泥路建设目标责任书的形式,对各乡镇农村公路建设任务进行了明确,各乡镇又将任务按路段细化分解到村组和农户,建立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县上明确提出了农村公路建设“四个在乡镇”,即:群众发动在乡镇、施工组织在乡镇、资金拨付在乡镇、考核奖惩在乡镇,同时将农村公路建设任务纳入年度综合考评,严格奖惩兑现,每年县委、县政府直接用于乡镇的奖补资金达300余万元。同时,平利县强化监督确保农村公路建设质量,派驻乡镇的技术人员和工程管理人员施工期间吃住在工地,现场进行工程监督和质量把关,实行层层把关、环环验收签名制,确保工程质量。

    建是基础,管是关键,用是目的。平利县从2008年启动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改革,按照“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以县为主、分类养护、依法管理”的工作目标,将农村公路每年304万元的日常养护经费列入县财政预算,落实了养护经费,成立了县农村公路管理局和乡镇农村公路管理所,并按照“精干高效、事企分开、管养分离”的原则,组建了专业养护公司,对县乡公路采用养护公司“专业化”养护,对村道创新六种养护模式,逐步建立起了县、乡、村三级管护组织体系。在公路使用上,建成投资过千万元的县城二级汽车客运站1个,有6个乡镇建成五级客运站,全县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连接乡镇、通达行政村的客运网络。把水泥路修到农民家门口,农村班线出租车开到农民家门口,让农民群众坐上了方便车、安全车,真正享受到了通村水泥路带来的实惠。

 

连珠成串    百业兴旺

    近几年来,平利县累计投入公路建设资金5亿元,全县12个乡镇全部实现通油路(水泥路)目标,190个行政村均通上水泥路,形成“四横四纵、一十三出口”的农村公路网络。

公路通,百业兴。大交通格局为平利县域经济的突破发展提供了平台。洛河镇清水河原来住有1000多村民,由于路不通,几百人离开了故土,通村路修好后,大家又纷纷返回故土,经营当地丰富的绿色资源。全县通村路全面展开,不仅推动了2000多户徽派民居的建设,而且茶叶、绞股蓝、生漆、八仙腊肉等农产品源源不断地涌向市场,成为富民的支柱产业。平利县的微派民居成为省市新农村建设典型;茶饮产业产值达3.7亿元,挤身全省前三名,成为平利的富民产业。随着交通事业的发展和投资环境的改善,平利成为外来客商投资的乐园,投资几个亿的大项目纷纷拥向平利。先后引来中国化工企业五百强中国昊华集团,投资2.6亿建设坝盐基地;陕西金龙公司投资5.2亿元开发200万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项目,填补了陕南地区无旋窑水泥生产线的空缺。大项目的引进迅速建成了老县、长安工业强镇和陈家坝工业园区。工业发展势头一浪高过一浪,全县建成绿色饮品、绿色医药、水泥建材、矿产开发、水电开发五大工业支柱,为县域经济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工业的发展进一步解放了农村劳动力,全县几万人向城镇转移,老县镇、长安镇现在有2000多人在本镇的企业上班。交通的畅通也拉动了运输业的发展。随着一条条通村水泥路的建成,一辆辆货车开进了农户家门,一辆辆农用车开到了田间地头,方便了群众,卖出了产品,增加了收入。每每谈起这些,农民都感慨地说:“公路是沟通政府与农民的桥梁,是强县富民的黄金大道。”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