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首 页>中共安康市委政策研究室>政研工作>2011年安康工作>2011年第一期 > 正文内容

构建服务体系发展现代农业

2011-01-04 15:19 来源:
字体大小:【

 

 构建服务体系 发展现代农业

平利县农业局

 

    近年来,平利以“全省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试点县”为契机,按照“突出改革,强化建设,创新机制,探索模式”的思路,改革县乡农技推广机构,完善三级服务网络,创新运行机制,初步构建了以公益性推广机构为主的多元化农技推广服务体系,被省农业厅概括为“平利模式”在全省推广。

    一、构建农技推广服务体系

    (一)改革推广机构,明确公益职能。根据《中华人民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依法核准了县乡推广机构,明确了公益性职能。由县编办发文,调整并明确了县乡农业服务机构的公益性定位,对改革后的县、区域推广机构定性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对相关机构的职能、隶属关系及内设岗位予以明确;对县、乡镇两级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机构的人员工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以及履行公益性职能所需的正常业务工作经费全额纳入县级财政预算。村级动物防疫员、农技推广协理员的报酬按照“以事养事,项目奖补”和“新品种、新技术示范补贴”等方式解决。

    (二)适应产业发展,合理设置机构。按照科学合理、集中力量、突出县域和区域产业特色,适应产业发展的要求,坚持以县级农技推广机构为龙头,以区域和乡镇农技推广站为依托、以村级农技服务站点为基础,对现有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进行整合优化,合理设置机构,建立和完善了三级服务网络。县级农技推广机构由8个调整为5个(即县级农技推广中心、畜牧兽医中心、农机推广管理中心、茶叶绞股蓝技术推广中心、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心);乡镇农技推广机构与编制调整后撤销乡镇站,成立区域农技推广站,由原来的12个农业技术综合服务站调整为现在的4个区域农业技术推广站;根据畜牧兽医的特点,继续保留原来的12个乡镇畜牧兽医站。配套建立村级服务站点,设立村级农技服务室,每个村配置1名农技协理员,1名动物防疫员,1名信息员,落实3年期聘任制,多由村委员成员兼任,配备必要的信息设备,在村级社区中心或服务场所集中挂牌办公。

    (三)理顺管理体制,实行三权归县。全县5个县级农技推广机构由农业局直属管理,经费实行独立核算;4个区域农业技术推广站为县农技中心的派出单位,业务上分别归口县农技中心、茶叶绞股蓝中心、农机推广管理中心和县农产品质量监管执法大队指导与管理,经费实行独立核算;12个乡镇畜牧兽医站为县畜牧兽医中心的派出单位、业务上受县畜牧兽医中心的管理,经费实行独立核算。县、乡(镇)两级农技推广管理机构的人事、劳资、财产,由县农业局管理,实行“三权归县”、“县建县管”,乡镇政府负责提供必要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四)注重政策引导,实现多元发展。坚持多元发展方针,充分发挥市场机制调控功能,合理界定了在农业社会化服务中政府与市场的分工协作关系,在改革重组公益性推广机构的同时,加大对盈利性和非盈利性社会化服务机构的政策引导,构建以公益性推广机构为主体、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龙头企业为骨干、其它社会力量为补充,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和综合服务相协调的“一主多元”新型社会化服务体系。平利在改革和建设的过程中,以发展县乡公益性农技服务推广机构为主体,充分发挥主导和引领作用。同时适度扶持发展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农资企业、动物(庄稼)医院等盈利性服务机构,重点从项目、融资等方面加强扶持,同时强化监督管理,使全县形成了以非盈利性服务机构为主导,盈利性服务机构为补充的农技推广格局。

    二、提升农技推广服务能力

    (一)加强基础建设,提升服务手段。县级农技推广机构以办公条件、技术装备、能力建设为主,重点提升灾害预警、质量控制和技术引进消化功能,建设县级农技推广培训实验大楼,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集中办公,总建筑面积4650平方米;配套完善办公必须的电话、计算机、复印机、传真机、课桌椅、多媒体教学设备和培训设施;并对技术装备进行补充和完善,交通工具配备农技推广直通车(内装简单仪器设备)。区域站和乡镇站建设以办公用房、办公条件和技术装备为主,重点用于提升技术试验、示范、推广、动植物灾害防控、生产指导、技术咨询和技术培训功能。区域站每站建设1幢标志性区域农技推广综合办公楼,建筑面积740平方米(包括办公与住宿、生活用房、培训与会议室、车库及器械房、检测化验室等),配套办公必须的电话、计算机、复印机、传真机、课桌椅、多媒体教学设备以及必要的检测、检验设备,统一配置多功能农技服务专用车和摩托车。乡镇畜牧兽医站建设,按照原有中省畜牧体系建设项目内容、标准实施。

    (二)推行动态管理,提升队伍素质。一是强化一线力量。通过选调和招考的办法,充实一线人员,确保三分之二的农技人员在区域站和乡镇畜牧站工作,确保80%的农技人员是专业技术人员。二是合理调配人员。按照全县农业人口、常耕地面积、自然村为定编依据,一般1 个自然村或每1000个农业人口、2000亩耕地配备1名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考虑地理分布特征,全县农技推广机构核定编制194名,其中,县级编制86名,乡镇区域站编制108名(区域农技站70名,乡镇畜牧兽医站38名)。三是推行动态管理。全县所有农技人员实行全员聘用制,严把“入口关”,将县中心、区域站人员进行通盘考虑统一调配、全员轮岗、动态管理。按照县区结合、远近结合的方式,根据工作需要和农技人员工作业绩和能力,每年把区域站三分之一的人员轮岗到县级中心进行系统业务技能培训(轮岗到县中心就是学习培训,流动到区域站工作重点就是下乡抓点服务),确保三年实行全部轮岗,业绩突出的可提前轮岗,考评绩效较差的进行待岗培训,有效调动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四是强化人员培训。为提高基层农技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服务能力,年初制定农技人员的培训规划和方案,严格按照“532”培训机制组织培训,即每年组织50名农技人员参加省厅组织的培训,30人参加市农业局组织的培训,20人参加县农业局组织的培训,确保全县194名农技人员三年间全部轮训一遍。2009年,平利县聘请省市有关专家对区域站所有农技人员进行了为期一周的系统培训,28人参加了农广校本科学历教育,2人脱产参加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进修,50人参加了省农业厅在省、部级培训基地组织的系统培训。五是输入新鲜血液。针对空编情况,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通过公开招考, 2009年从县人才库中招录了16名大中专毕业生充实到基层农机推广机构,弥补了专业技术人员不足的问题。

    (三)打造推广路径,强化平台建设。平利县在改革与建设的过程中,重点加强了物化和虚拟两个推广平台建设,使农技人员发挥专长有舞台,技术推广有平台,让先进的技术快速进入产业,进入农户。在物化平台上,重点打造了茶叶专家大院、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构建农技人员服务平台,让先进的技术进入基地,开展实验示范。全县建立了优质粮油、茶叶、绞股蓝、蚕桑、生猪、蔬菜等10个产业示范基地。建立了一个茶叶专家大院,成立了20个专业合作社,扶持了5个龙头企业。仅专家大院就辐射带动茶叶种植大户80余户,茶叶加工大户20余户,联营茶叶基地16000亩,推广茶叶先进技术8项,取得科研成果2项,创造社会经济效益达2000万元。在虚拟平台上,重点打造了农技“110”、农民信箱、电子农务、农信通,实现与互联网信息共享,充分依托现有技术专家团队,推进农业技术服务的信息化。

    三、激活农技推广服务活力

    (一)建立新型工作运行机制。通过改革创新,加强农技推广机构建设、队伍建设、运行机制建设和设施条件建设,制定了县中心、区域站、村级服务室以及农技人员等八项机构和人员的管理制度,真正做到了有完善的管理制度、有规范的运行机制、有精干的人员队伍、有稳定的经费保障、有必要的工作条件。同时,延伸农技服务网络,全县新组建100个村级农技服务室,以村为单位,每个农技服务室分别落实1名动物防疫员、1名农技推广协理员及1名信息员,全县共配置村级农技推广员250人。通过村级服务站点的建设,有效解决了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问题。

    (二)建立农技人员聘用机制。首先是推行资格准予制度。开展执业资格准予制度试点工作,组织县、区域站农技人员参加理论知识与业务技能考试考核,筛选确定聘用资格,严把人员“入口关”, 通过试点,全县共有210人取得准入资格。其次是实行竞聘上岗制度。通过资格审查、笔试、面试、民主测评、组织考察等环节,择优聘用了198名农技人员。最后是实行动态管理制度。县农业局每三年制订一次轮岗计划,县中心和区域站全员轮岗,按照县区、远近结合的方式,合理横向和纵向流动,实行人员动态管理。

    (三)建立农技推广责任机制。全面实行农技人员帮村联户的工作制度,建立农技人员抓示范基地、示范基地带动示范户、示范户辐射周边农户的工作机制。健全了《服务承诺制度》、《帮村联户制度》、《岗位工作职责》等一系列的岗位责任制度,明确了农技人员的服务区域、服务对象和服务内容,结合年度工作实际与特点,将岗位职责、任务目标具体化,分解落实到每个机构、每个农技人员,实行全程目标管理。

    (四)建立农技人员考评机制。按照国家和省、市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考核要求,结合我县农业生产实际和农技推广人员的岗位职责,科学合理确定绩效考核评价指标,完善考核机制。制定了农技人员考核考评制度,实行由县农业局牵头,服务区域乡镇政府、服务对象和上级业务管理部门三方共同参与,对农技人员的服务内容、服务能力、服务水平、服务效果进行全方位考核评价。将考核结果与其绩效工资、职务职称晋升、继续教育、岗位聘任直接挂钩。根据考核结果,农业推广机构近三年先后有15名农技人员提拔为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20余人推荐为后备干部,15人任命为副主任(副站长)或股室负责人, 2名农技人员晋升为副高级职称。

    (五)建立技术信息反馈机制。通过开设农技“110”咨询服务热线和“农民信箱”,构建县—区域—乡(镇)—村级服务站点互通的信息网络虚拟平台,开展农业科技咨询、技术指导、信息服务、应急援助等服务,及时收集、反馈农技需求信息;同时开展问卷调查咨询。采取召开座谈会、开展个案调查和咨询调查等方式,征询农业企业、合作组织、产业大户和一般农户等服务对象的技术需求。2009年全县共开展需求问卷调查4次,发放调查问卷表5000余份,接听热线电话1000余次,“农民信箱”收到来信300余份,共获取农技服务需求信息8大类,有效解决了群众生产技术难题300个。

    (六)创新农技推广工作机制。首先是实行帮村联户的推广方式。坚持“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原则,遴选科技示范村、产业示范大户,按照每名农技人员包抓1个示范基地、1个龙头企业、2个村20个示范户的标准,实行派驻服务,落实农技人员指导帮扶责任,完善帮扶机制,提高帮扶效果。2009年,全县农技人员包抓龙头企业12个,示范村180个,10个示范基地,示范大户2000个,辐射带动农户20000户。其次实行“专家大院”农技推广方式。我县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联合在长安镇女娲茗茶有限公司建立茶叶专家大院,采取“专家+龙头企业+基地+茶叶大户”的运作模式,研究攻关茶叶技术难题、示范推广茶叶新技术。在专家大院的指导下,女娲茗茶有限公司辐射带动茶叶种植大户80余户,茶叶加工大户20余户,联营茶叶基地16000亩,推广茶叶先进技术8项,取得科研成果2项。三是实行农资农技“双连锁服务”推广方式。以县良种推广中心、大贵农资经营部、老县农资经营部为试点,建立县、乡、村三级农资服务网络,采取农资经营企业统一供种、统一价格、统一配送、统一标识、统一核算方式,为农民提供快捷的农资供给服务和技术指导服务。2009年农资经营企业给农民提供技术服务300余次,发放技术明白纸6000余份,推广先进适用技术15项。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