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首 页>中共安康市委政策研究室>政研工作>2011年安康工作>2011年第一期 > 正文内容

建设工业园区为城镇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011-01-05 09:04 来源:
字体大小:【

 

建设工业园区

为城镇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平利县经贸局

 

    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推进城镇化,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也是实现富民强县的关键所在。当前,平利县正面临新一轮突破发展的关键时期,也面临着历史性的发展机遇,要在更高起点上,以统筹城乡科学发展的新理念,谋划以工业园区为载体,加快推进城镇化,奋力开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局面。从科学发展角度讲,有利于实现平利突破发展。通过工业向园区集中,实现资源共享,最终实现全县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有利于加快城镇化步伐。工业园区的合理布局,使各种生产要素向城镇转移,通过人口、生产力布局、特色产业板块向城镇集中,能够带动消费增长、人口和就业渠道增多、公共设施功能完善,城镇规模扩大带动第三产业发展,形成城镇化发展的巨大动力。有利于加快工业发展。工业向园区集中,可使资源利用最大化,有利于企业降低投资成本、优化发展环境,也有利于企业的生产和经营。同时可以促进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增强企业进驻的吸引力。

 

    一、加快工业园区建设的基础和条件

    2003年以来,平利县委、县政府立足基本县情,确立了“生态立县”战略,以建设陕西生态经济强县为目标,着力构建“绿色农业、环保工业、生态旅游”三大经济体系,县域经济社会步入了科学发展的快车道。“十五”末被评为“陕西县域经济增长最快县”之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为全省的两面旗帜之一。2007年度被评为“全省发展‘一村一品’工作先进县”和“陕南突破发展工作先进县”。2008年度成为“全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提升进位前十县”之一,2009年工业增速从全市第四位跃居十县区之首,位居全省县域工业增速前十位。特别是党的十七大以后,全县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联动,协调发展”的思路,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能力明显增强,初步具备了以工业园区为载体,加快城镇化,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综合实力显著增强。2009年,全县GDP达到19.65亿元,人均生产总值10258元,国民经济三次产业比例由200541.5:24.0:34.5调整为33.6:32.5:33.9;工业增加值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7.9%;规模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由2005年的57.6%上升到87.2%;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0031元、2914元。2009年,全县居民储蓄余额达24.8亿元。6年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到37亿元。经济实力增强,为反哺农业、支持农村、调整城乡关系,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工业化进程加速推进。初步形成了特色矿产、建筑建材、医药食品、蚕桑缫丝、水电开发五大支柱工业。坚持一手抓昊华化工、康华建材、女娲茶业公司、铅锌选矿等产值过亿元的企业扩张,一手抓众鑫茧丝、寅祥石材、天宝制药、秦巴公司等产值5000万元的中小企业发展。2009年,全县实现工业总产值15.14亿元,年增长39.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2.29亿元,年均增长53.6%,其中老县工业园区、陈家坝工业园区内企业已经达到36家,实现工业产值7.44亿元,占全县的92%。工业园区开发建设已成为县域经济最重要的增长点。

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按照“集中开发一河两岸,加快新正街改造、贯通北环路、建设四条大街”思路,县城初步形成了“一河两岸、两环三区、四街五桥,湖光山色”的城市景观,城市规模迅速扩大。到2009年末,城市建成区面积达8.1平方公里,全县城镇化率达到36.7%。长安、老县、大贵、广佛、洛河、八仙等集镇和新农村建设不断推进。初步形成以城区为中心,以重点镇、重点村为骨干,以百里生态长廊干道为纽带辐射带动农村发展的格局。

    基础设施大为改善。城乡交通网络基本形成,相继完成了安平二级路、平旬路、平镇路、徐锦路、贵洛路、白狮路铺油改造。2009年底,全县公路通车总里程1871公里。全县乡镇通油路达到100%。公路密度达到71公里/百平方公里。城乡供水、供电、通讯等大为改善。近年来,先后完成徽派民居3268户,普通旧改27500户,全县累计有79个村基本达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标准,成为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县。

产业布局日趋合理。围绕建设“全国绞股蓝生产第一县”和“西北名茶大县”目标,加快推进土地流转,建成了城关、长安、三阳等八个茶叶基地乡镇,茶饮产业规模由五年前的3万亩发展到15万亩,总产量从880吨提高到3300吨,茶饮加工企业发展到100家,茶、桑、畜牧产业分布越来越明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产业依托更加坚实。

各项社会事业统筹发展。城乡义务教育、幼儿教育、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城乡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有较大改善;城乡医疗卫生网络基本形成,初步构建了城乡养老、低保、医保等社会保障线。

 

    二、加快工业园区建设的重点与规划布局

    根据全县资源和未来工业发展趋势,按照“择优扶强、以强带弱、突出优势、协调发展”的原则,结合现有企业及资源布局,以城关镇为龙头,以老县、长安和洛河三镇为重点,规划建设具有地域特色的乡镇工业园区,全力打造县级工业园和特色乡镇产业经济区,重点布局具有一定资源、市场、区域特色的工业企业“入园入区”,努力引导新发展企业“入园入区安家”,逐步形成“一园多区”的特色产业集群。通过调整优化产业发展布局,引导相关产业向规划区集聚,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和产业高度聚集发展,努力形成全县工业重点突出、特色分明、整体优化的发展格局。

    县城绿色经济带——以陈家坝绿色产业园区为核心,以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为契机,加快打造以生物质能源综合开发、PVC塑材、富硒食品、机械加工、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和现代服务业为重点的城市型经济中心区和产业集聚区。加强工业园区资源能源的综合利用、环境综合整治和污染集中治理,加快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促进县域工业突破发展。

    长安产业经济区——以龙头村为起点经金华、中坝向东顺延至张店,围绕生态旅游观光和茶叶、绞股蓝种植优势,打造茶饮产业种植基地,重点建设一批茶叶、绞股蓝和中药材加工项目。

     老县产业经济区——以老县新材料工业园区为中心,围绕矿产资源深度开发,加快发展钡盐、硅材料、冶金等为主导的新型材料优势产业,重点建设一批重晶石下游产品加工、硅石深加工、硅合金等工业项目,把老县建成全国钡盐化工产业基地和全省硅材料产业基地。

洛河产业经济区——以水坪重晶石矿区和凤凰尖硫铁矿矿区为中心,在不新增采矿企业个数的基础上,加强资源整合,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重点建设年产30万吨以上采矿企业及日处理5000吨以上选矿企业,打造钡盐原料和硫酸原料供应基地。

 

    三、加快工业园区建设的对策与措施

    1、搞好统筹规划。按照统筹发展的要求制定《平利县城乡一体化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建设规划》;从有利于统筹平利城乡发展的大局出发,整合平利城镇规划体系、土地利用规划、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以及交通、水利、环保等专项规划。同时要结合百里生态长廊建设,形成以县城为中心、镇乡为节点、工业园区为支撑、各个中心村有机结合的结构完善、规模适度、功能合理、配套完善的村镇规划。

    2、搞好工业园区建设。倾斜人力、财力实施大规模工业园区基础设施改造,尽快形成“七通一平”,为大项目引进,大手笔招商奠定坚实基础。按照“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体系完善适当超前,构筑平台滚动开发”思路,结合三个工业园区功能定位,抓紧工业园区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真正实现依靠工业办园,引进企业扩园,发展产业兴园,力求把每个园区都建设成“生态型、园林化、循环式”的现代工业园区。

    3、加快城镇化建设。要以“完善东区,突破南区,全面提高新正街市政水平”为重点,逐步形成“一河两岸”,两环三区,四街五桥,湖光山色”的独特城市景观。要继续围绕工业园区功能需求,以“双创”为抓手,抓紧实施三个工业园区周边综合改造及路、电、水、绿化设施等配套完善。要进一步增强和完善集镇建设功能和设施配套。要组织专家论证,拿出最佳设计方案,切实解决老县工业园区水资源短缺问题。同时申请省、市政府把平利县老县工业园区列为全省县域工业园区第三批专项基础设施补助项目,并切实解决园区周边5.6公里道路硬化问题。

    4、狠抓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加快编制筛选一批大项目,进一步明确责任抓招商,主动登门抓招商,全程服务抓招商,委托中介抓招商。克服目前“硬环境不硬,软环境不软”现象。同时,成立县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拓宽融资渠道。鼓励不同经济成份和各类投资主体,以独资、合资、承包、拍卖、股份制等形式参与项目建设和入驻园区创业。

    5、保障土地供给和提供人才支撑。按照规划区建设用地需求对现行土地利用规划进行整合,综合利用盘活存量土地、置换闲置土地、节约集约用地、投资改造荒地等办法解决城镇化建设用地和工业用地问题。建议市、县政府每年拿出一部分资金,用于专业技能培训教育,积极创造条件吸引省内外专业技术人才,加快培养和引进发展急需的科技创新人才。

    6、推进城乡社会事业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教育体系、现代信息化体系和公益事业体系,加快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卫生医疗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大力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乡镇文化站和村文化室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同时建议组建平利县城乡统筹发展管理委员会,统筹城乡发展整体规划和产业布局建设,统一组织协调项目实施、政策制定、体制创新、规划编制和目标落实。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