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首 页>中共安康市委政策研究室>政研工作>2011年安康工作>2011年第一期 > 正文内容

坚持科学重建理念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2011-01-06 08:47 来源:
字体大小:【

 

坚持科学重建理念  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平利县县长       

 

    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是破解前进障碍的根本方法。平利县面对“7·18”特大暴雨袭击,造成3736户民房倒塌、9453户民房致危、10047名群众无房居住的重大灾难,在省、市的坚强领导和安排部署下,坚持用改革的精神应对灾害,用创新的举措变灾为机,走出了一条科学救灾、科学重建探索城乡统筹发展的新路子。目前,全县灾后恢复重建103个集中安置(区)点已全部启动建设;9453户民房致危加固修缮任务全部完成。按照省、市的要求,全县103个集中安置区(点)第一阶段建设任务将提前于20114月底全部结束。

 

创新重建理念   实施城乡统筹发展

    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给平利县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引起了省、市的高度重视,也带来了较为宽松的政策和救灾资金的支持。平利县委县政府痛定思痛后,打破传统的“生活救济、生产补助”的民政救灾理念,制定了“城乡统筹、统一规划、集中安置、设施配套、安全避险、有利发展”和“集中安置为主、分散安置为辅,鼓励进城入镇定居”的科学重建原则,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结合全县人口布局现状和灾民居住情况统筹考虑灾民生产生活、劳动就业、教育医疗等长远发展问题,全面规划了30300户左右的集中安置区,实施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做到了一次规划到位,分期分批建设到位,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逐步配套到位,为打造环境优美、设施配套、功能完善的农村新型社区奠定了基础。

 

创新安置模式   助推群众集中居住

    平利县充分尊重群众的意愿,用足用活灾后救助政策,成功地探索出了六种灾民安置模式:一是集中安置。对在统一规划地按统一建筑风格分户建房的重建户,每户补助1.7万元,可申请3万元3年期贴息贷款,并免收相关费用。对不单户划宅基地、统建或联建多层楼房、实行套房安置的重建户,再奖1万元。二是进城定居。凡进县城购房定居、在农村不保留生产资料的重建户,每户补助1.7万元,奖1万元,可申请3万元3年期贴息贷款,免收购房契税,享受同城居民政策;但要求保留农村生产资料、享受惠农政策的重建户,除不享受同城居民政策外,仍享受进县城购房定居奖补政策。三是入镇定居。凡自愿到集镇建房的重建户,由乡镇政府每户协调1.52分宅基地(费用自行负担),补助1.7万元,可申请3万元3年期贴息贷款,免收相关费用。对在集镇购房居住,不再划宅基地建房、仍享受农村居民政策的重建户(保留农村生产资料),每户补助1.7万元,奖1万元。四是分散建房。凡在农村分散建房的重建户,由乡镇选址、国土部门审定、村组调剂用地,每户补助1.7万元,免收相关费用。五是购置农房。凡购买农房、不再划宅基地建房的重建户,每户补助1.7万元。对自愿将农村住房转让给受灾重建户而进城入镇购房定居的农户,奖1万元,但不再享受进县城购房定居奖补政策。六是投亲靠友。对投亲靠友且户随人走、不再划宅基地建房的,每户补助1.7万元,奖1万元。通过推行六种安置方式,群众顾虑打消了,干部说话算数了,重建进度加快了。止目前,全县已完成集中安置灾民2249户、进城定居256户、入镇定居396户、分散建房449户、购置农房328户、投亲靠友58户,使集中安置达到恢复重建任务的77%,呈现出全县联动、干群合力重建的喜人局面。

 

创新融资方式    破解灾民建房难题

    资金不足是制约灾民建房的最大障碍。平利县在坚持以受灾户自筹为主的前提下,广开思路,多渠道筹集重建资金,实现了政府、金融和市场投入有机结合的多元化投入保障机制,最大程度地减轻了受灾群众的经济负担。一是大力整合国家项目资金,统筹用好中省市补助资金、社会捐赠资金及援建帮扶资金。二是加强灾后恢复重建的项目编报,积极争取省市民房重建政策和专项资金。三是充分利用财政贴息、扩大抵押物担保范围等方式,引导金融机构信贷投入民房重建。四是积极落实省市制定的灾后重建各项优惠奖励扶持政策,千方百计加大县级资金配套。五是大胆探索政府招标控制房价、企业业主垫资的办法统规统建农民廉价商品房、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截至目前,全县已争取省市灾后民房重建资金9244万元,县级金融单位信贷投入1亿元,企业业主投入1500万元,社会捐赠500万元,县财政已下拨灾民建房资金1328万元,保障了全县灾后民房重建工作的顺利进行。

 

创新服务机制    优化灾后重建环境

    灾后重建时间紧、任务重,是对各级党委政府执政能力的考验。平利县委县政府快速反应,在全县掀起了“五抓三下乡一帮扶”活动,通过“抓规划设计、抓基础设施、抓建房质量、抓价格干预、抓贷款贴息”,开展技术、建材、金融“三下乡”和部门对口帮扶活动,为灾后重建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在“五抓三下乡一帮扶”活动中,县级职能部门特事特办,密切配合,简化办事程序,免收一切费用,千方百计加强技术指导,现场解决建设中的矛盾和问题,积极协调解决灾民建房信贷资金一亿元。组织力量联合开展建材市场执法整治,明确了灾民建房的砖、水泥、钢材、砂石等主要建材的最高限价,制发了“灾民建房购买建材优惠卡”。县长亲自担任灾后民房重建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成立了灾民建房工作督查组,实行阶段督查、定期通报,并将其纳入各乡镇和相关部门的年度综合考评。通过巡回检查、半月督查、现场观摩、评比通报、重点督办、人大政协视察、电视台曝光等形式促使政府机关转变职能,强化服务,创新机制,改进作风,从而创造了科学重建的平利速度。

 

几点启示

    启示一:加强领导是促进科学重建的关键。平利县灾后民房恢复重建工作之所以能够有序、高效推进,是与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密不可分的。灾害发生后,省委副书记王侠带领省发改、民政、交通部门领导亲临平利县老县镇马鞍山村察看灾情,慰问群众,并对抗灾自救作出了重要指示。市委书记刘建明、市长方玮峰先后多次深入平利重灾乡镇调研指导,现场办公,给平利灾后民房重建指明了方向,为县委县政府创造性地贯彻落实重建政策、探索科学重建新模式奠定了基础。同时,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超前谋划,周密部署,县乡(镇)村逐级制定落实科学、高效的运行机制,极大地调动了全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参与重建的积极性,全县上下迅速掀起了恢复重建的工作热潮。

    启示二:政策宣传是促进科学重建的基础。通过多形式多途径广泛宣传灾后重建相关优惠政策,有效地提高了群众对灾后重建政策的知晓率,从而更进一步激发了群众参与重建的热情。同时,也对各级干部严格执行政策,加强救灾款物管理,接受社会监督,奠定了群众基础。

    启示三:统筹规划是促进科学重建的前提。高品位规划是平利实施灾后重建的突出特色,既体现了重建家园的迫切需求,更体现了“全域平利、城乡一体”的时代要求。全县实施灾后民房重建的103个安置区(点),全部按照平利“十二五”规划提出的“一城三区、九镇百村”人口布局规划,同时对集中安置区综合实施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土地利用、公共服务和生态环境保护规划项目,使灾后民房重建真正做到了“定位准确、推进有序,不走弯路、好中求快”,为平利创造科学重建、科学发展的样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启示四:机制创新是促进科学重建的动力。创新工作思路,建立了强有力的领导落实机制和部门联动机制,把灾后民房恢复重建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建立了项目捆绑、资金统筹投入支持机制,加大了灾后民房恢复重建的投入力度。建立了公开透明的灾民建房补助资金监督机制,确保了科学救灾的顺利进行。建立了严格的规划实施及工程监理机制,确保了规划的执行效力和工程质量。建立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的以奖代补激励机制,有力地激发了群众恢复重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县上下形成了科学重建、科学发展的强大合力。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