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首 页>中共安康市委政策研究室>政研工作>2013年《安康工作》>2013年第二期 > 正文内容

关于对平利县烤烟产业的调查与思考

2013-03-27 08:13 来源:
字体大小:【
    一、烤烟产业发展的历程与现状
 (一)历程
    平利县自1988年开始试行种植烤烟3000亩,当初,各级党委政府工作力度非常大,但是由于聘请的技术员是关中的,平利的土壤和气候较关中地区差别较大,加上自然灾害,试种工作不理想;1996年全县又大面积发展烤烟生产;2009年全县烤烟达到最高峰,面积达到8000亩,产量达到1.7万担;2010年,计划面积8000亩,完成7000亩;2011年,计划面积10000亩,完成7000亩。2010年以前,全县种植烤烟有7个镇;2011年全县11个镇中有8个镇种植烤烟。
    (二)现状
    2012年,计划面积1.2万亩,完成8722亩(各个基层烟站上报数)。2012年全县有9个镇种植烤烟(八仙镇试种500亩、122户,户均约4.1亩),现在仅有正阳、三阳两个镇没有种植烤烟。平利县烟草专卖局(公司)机构设置较为完备:下设客户部、稽查队、烟技部、办公室、专卖内管办公室和广佛、城关、大贵三个工作站(集烟站、客户、专卖三合一)。全系统60余人,其中有技术人员30人。
    二、烤烟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面临的机遇
    1、政策机遇。一是烤烟产业现行优势与机遇。烤烟是目前唯一缴纳特产税的农业产业。也是真正的“订单农业”:其产前有扶持、产中有服务、产后有效益,具备完整的技术推广和标准化生产体系。据统计,近年来烟农收入累计达到8247.64万元,累计实现财政收入达1748.45万元,明显是农民增收、财政增长、企业增效的农业好项目。近年来,我县烤烟产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共投入2895万元,为我县烤烟产业乃至农业产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附加效益。继续坚持扶持的项目:种烟规模在15-20亩,且可长期从事烤烟种植的农户,无偿提供密集式烤房一座,价值2.5万元;对长期发展烤烟且成绩突出的大村,给予烟田机耕路等配套设施和其他政策倾斜;补贴烟草农机购置发票价的30%。二是市上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大的机遇。安康市烟草局(公司)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具体有:合同内种植无偿扶持烟种、营养袋和统防统治花叶病农药;按招标价有偿供应地膜、专用肥等生产物资;产后按合同内交售上中等烟叶进行补贴,每斤在1.2元以上;增加两段式育苗托盘的使用量,并且最大限度的给予优惠。三是省上调整烤烟生产布局的机遇。陕西省烟草局(公司)调整了全省烤烟生产布局和计划:自2012年后,进一步落实北烟南移政策,即关中、陕北、渭南压缩,铜川退出,重点发展陕南,陕南的重点是安康,2011年,全省烤烟生产93万担,安康36万担,占全省的38.71%。省烟草公司(局)表示安康种植多少烤烟,省上就给多少种植计划。从而规避了县镇村及广大烟农想大力发展烤烟产业,而省市却不下达相应规模种植计划的尴尬矛盾。以2010年为例,县上计划发展1万亩,而烤烟产业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只下达全县当年烤烟种植计划4000亩。四是国家投入不断加大的机遇。国家在不断加大烟路、烟水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的同时加大烟炉等生产设施建设投入,如2012年,全县仅新建智能化烟炉就达到320个,每个价值2.5万元,共计800万元。五是烟厂抓“基地单元”建设的机遇。烟草工业企业正在基地抓单元工程建设,每个基地单元的标准是产量5万担或面积2万亩以上,达到基地单元标准的,烟草工业企业将每年拿出几百万至千万元的扶持。如果全县种植面积达到3万亩,按亩产230斤烤烟,年产烤烟690万斤(合6.9万担),按照均价10元计算,烤烟年产值将达到7000万元,年实现财政收入1540万元。同时,相关烟草工业企业已经将平利烟叶纳入中华、七匹狼、双喜等名优烟的主配方,为我县烤烟产业健康、稳步、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六是县上对烤烟产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行政推动力度不断加大,2012年把烤烟作为全县的农业主导产业之一,纳入县对镇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近年来,全县每年烤烟特产税及其附加均在200万元至300万元之间,全额返还烤烟产业所在镇,由该镇党委、政府统筹用于鼓励支持烤烟产业发展。
    2、烤烟价格不断上涨的机遇。烤烟价格逐年上涨,2011年较2010年增加16%(调价10%;由三价区调为二价区价格上涨6%);2012年烤烟收购价格将在2011年已经执行二价区收购价的基础上再提高20%,斤均价有望达到10元以上(含补贴---合同内交售中上等烟叶每斤补贴在1.2元以上)。按照一个标准规模的烤烟农户计算:15亩×单产230斤×均价10元=3.45万元,加上中上等烟叶每斤另补助1.2元(中上等烟叶占整个烟叶比重的80%,15亩×230斤×80%×1.2元=3312元),合计收入3.7812万元,亩均产值2520.8元。如,2011年,广佛镇烟农户均烤烟收入达到3万余元,该镇每年约100余万元烤烟税收收入入库。广佛镇松河村,全村11个村民小组,565户,2547人,2011年种植烤烟60亩,3户,户均种植20亩,实现产值7万元,户均产值2.3万元,亩均产值1170元。2012年全村计划种植烤烟200亩。
    3、农民种烟积极性提升的机遇。广大烟农对烤烟产业的认识不断提升,他们普遍反映种植烤烟的好处有:当年投入当年见益、见效快;风险不太大、能致富;充分的利用了农村的辅助劳动力(不能外出打工、在当地建筑上做大工和小工工作又无法胜任);极大的减少了农村土地撂荒问题;随着技术不断改进和更新,烤烟产业生产周期缩短、劳动强度减小,烤烟产业最忙的时间缩短为6个月(即农历3月至8月底)等。如,长安镇金石村,全村从1997年至今一直种植烤烟,年均种植200亩左右;2011年全村种植烤烟208亩,均价在9-10元/斤,产值70余万元,亩均3360元;2012年全村种植烤烟255亩,13户,今年全村烤烟产值预计可达100万元。该村典型烤烟户赵国中, 2011年种植烤烟32亩,发病损失1亩, 2个烤烟楼, 产值10.6万元,剔除各项生产成本7.4万元,纯收入达到3.2万元。
    (二)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1、烤烟基地方面。一是烤烟产业基地建设缺乏长远发展规划。二是烤烟基地建设中的土地流转不够规范、工作难度大。三是产业基地基础设施虽然进行了一些建设,但是仍然不完善。四是烤烟基地基础设施(烟路、烟水、烟炉、烟机械等)存在重建轻管问题。
    2、种植业主方面。虽然整个烤烟产业的生产技术比较成熟、服务基本到位,但是由于烤烟产业工序仍然存在环节多而细的问题,为此需要烤烟种植业主必须具有良好的智力和经营头脑,在具体工作中种植业主落实难和产业用工难的问题比较突出。
    3、烤烟烘烤方面。煤、木柴、电、柴油、发电机等费用支出不断上涨,极大的压缩了烟农的利润空间,降低了比较效益。
    4、烤烟收购方面。一是烤烟烘烤完成后在烟农家存放时间太长,收购持续时间长,质量等次下降。二是烤烟收购价格不稳定,极大地挫伤了烟农发展烤烟的积极性。
    5、产业风险方面。一是产业的比较效益低,政府和老百姓对烤烟产业的接受程度受限。调查显示:2011年,烟叶收购价在2010年的基础上增加了16%(调价10%,由三价区调为二价区价格上涨6%)的情况下,所调查镇、村、户的烤烟亩产值也仅在1170元至3360元之间,高低相差2.87倍,平均数为2265元,按照50%纯收入计算,亩纯收入仅为1132.5元,产业的比较效益不高,仍然是烤烟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制约因素,较风险小、见效快的外出务工有明显的劣势。二是烤烟生产成本不断增加(包括工价、物资等)。三是异常气候(干旱、低温、绵雨等)对烤烟产业的影响(如:今年烟苗大田移栽后持续干旱一个余月,关键生长期又持续阴雨,对烤烟的质量和产值都有较大影响)。四是没有实施烤烟产业保险,产业风险高。五是近年来全县每年烤烟税收均在200至300万元之间,县上全部返还各镇支配使用,税收收入规模小,对县级财政贡献率低,产业后续发展政府的重视程度受限。
    三、对策与建议
    1、科学制定烤烟产业建设规划。县烟草专卖局(公司)应该根据我县25年来烤烟产业生产的实践经验,结合平利各镇各村的具体客观实际,拿出科学详细的烤烟基地建设规划、轮作计划、烤烟基地保护与利用制度以及全县烤烟基地单元建设实施方案,报县委政府审定执行。
    2、切实落实并稳定烤烟种植业主。在搞好烤烟产业各项科学规划的同时,要把落实并稳定烤烟种植业主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因为烤烟产业工作环节多而细,没有外出打工单纯,同时需要烤烟种植业主具有良好的智力和经营头脑。为此,要紧紧依靠镇村组干部、烤烟技术员和能人大户带头实施年度烤烟生产计划。同时,考虑烤烟种植业主落实难和烤烟生产劳动力短缺问题,可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吸引其他烤烟种植大县烟农来平利发展烤烟生产。
    3、夯实烤烟基地基础设施建设。烤烟产业基地(烤烟种植地块)基础设施仍不完善;烤烟种植地块不仅要合理规划,而且要合理轮茬预留;烤烟种植地块,除满足土壤条件外,交通越便利越好,尤其要加强烤烟基地的路、水、电等基础实施建设,从而才能极大地减少人工费用和生产成本支出,提高产业效益。为此,县烟草专卖局(公司)要制定烤烟基地基础设施建设、保护和利用规划,规避烤烟基地基础实施(烟路、烟水、烟炉、烟机械等)重建轻管问题,确保基础设施永续利用。
    4、千方百计降低烟农燃料费用支出。烤烟烘烤的燃料费用高且对生态不利。一是煤碳价格高达1000元/吨。二是仍然需要采伐大量木柴,而且需要直径大的木柴,现在林权全部到户了,增加了与农户的协调工作和费用支出,也对生态环境有较大影响。三是电费高。目前烤烟基地大多数在农村比较偏远的地方,为了方便生产,减少生产成本,密集烤烟炉需就近安置或建设,而这些地方电网没有得到改造,照明和烤烟烘烤电费均在1.0-1.2元/度,高出正常电价1倍多。四是柴油价格居高不下,烟农购买发电机经济压力大。烟农市场价购买1个5千瓦发电机需投入3000余元,可供2个密集烤烟炉烘烤烤烟;烟农市场价购买1个3千瓦发电机需投入2000元左右,可供1个密集烤烟炉烘烤烤烟,所用柴油都是市场价,没有政府补贴,所用发电机烟草局(公司)没有提供,没有发电机和柴油又不能保证烤烟的成功烘烤。建议将烟农烤烟产业所用柴油纳入政府补贴;烟农烤烟所用发电机由烟草局(公司)统一购买,由烟农租赁有偿或无偿使用,如有损坏照价赔偿;探索建立烤烟烘烤燃料(煤炭、木柴、电)补贴机制。
    5、鼓励扶持烟农发展烤烟产业。烟农在生产过程中的农膜费、肥料费、雇工费、土地租赁费等,都是烟农自己想办法或借或贷,没有享受到政府鼓励产业发展的财政贴息政策;烤烟20%特产税及其附加,县上一分都没有留用,全部返还到产业所在镇,而各镇用于返还和奖励给村组及烟农的政策和比例各不相同,差别较大,有的镇只是刚性的给村组下达烤烟种植任务。建议根据烤烟产业发展实际,将烟农发展烤烟产业所需资金纳入政府财政贴息政策范围;规范烤烟税收入分配体制机制和用途管制,在县、镇、村、组、烟农和县烟草局六个层面建立规范统一的利益分配机制;加强日常工作监管和协调服务,努力营造烤烟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6、切实稳定烤烟收购标准和价格。烤烟收购价格不稳定,极大地挫伤了烟农发展烤烟的积极性。如头一年价格高,第二年价格低;当年开始收购价格高,中后期收购中的压级压价问题不同程度存在。为此,县烟草专卖局(公司)及相关职能部门要严格执行价格政策,加大工作宣传,实行阳光收购,严防损害烟农利益的事件发生。
    7、及时收购成品烟叶,压缩烟农库存时间。成品烟叶在烟农家存放时间太长,质量等次下降。我县烤烟烘烤一般在农历7月份就完成,而烤烟收购工作则是在农历9月初开始,依次交售下部烟、中部烟、上部烟,直至农历11月份结束,烟叶烘烤后在家存放时间长达3个月,收购时间长达3个月,两者加起来近半年时间。这个时间段正值我县多雨季节,空气十分潮湿,烟叶极易受潮霉变,极大地降低了烟叶的质量和品质,从而降低了烟叶收购等级,给烟农造成了一定的负担和经济损失。建议各级烟草专卖局(公司)及时收购烟农成品烟叶,压缩烟叶在烟农家的库存时间。
    8、探索建立烤烟产业合作社和产业保险。在烤烟产业重点镇村试点建立烤烟产业专业合作社、推行烤烟产业保险,努力提高产业的规模化、组织化、标准化、现代化程度,千方百计提高烤烟产业的比较效益,努力降低产业风险,奋力实现农民增收、财政增长、企业增效目标。
(责任编辑:叶军)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