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山区县受发展基础、交通瓶颈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其发展状况、发展步伐与区域发展要求的差距不断拉大。面对国家区域连片扶贫开发系列政策的陆续出台,贫困山区县如何抢抓机遇,寻求突破发展之路,笔者认为:在一定时期内,项目和投资是助推发展的关键和核心。
一、镇坪县投资对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影响现状
(一)投资拉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近年来,镇坪县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制定相关政策,改善投资环境,在大力争取中省投资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各种平台招商引资,投资规模迅速扩大,拉动经济增长能力明显增强。
(二)投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在经济结构中,镇坪县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2005年22.6%跃升到2011年的37.2%,二产投资占总投资的比重由2005年33.1%提升到2011年的47.7%。第三产业的比重由2005年56.7%下降到2011年的36.8%。因此,第三产业的固定资产投资不足,严重制约了镇坪现代服务业发展和经济结构的调整。
(三)投资总体效益逐年显现。
1、GDP的投资弹性系数。是反映投资增长速度对GDP增长速度影响程度的指标。从2005-2011年投资弹性系数看,年分GDP的投资弹性系数虽呈下降态势,但高于全国和全省水平。“十一五”以来,我县GDP增长的平均投资弹性系数为0.56,即固定资产投资每增长一个百分点,GDP增长0.56个百分点。
2、固定资产投资效果系数。是反映一定时期内单位固定资产投资所增加的GDP数量。从2005年到2011年投资效果系数看,我县平均固定资产投资GDP系数0.22,即每百元固定资产投资平均可新增加22元的GDP。2011年,投资效果系数达到0.29,高于全国、全省、全市平均水平。
上述的比较分析,不难看出,投资已成为拉动贫困山区县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
二、存在的问题
(一)从投资额度来看,项目总量严重不足。2010年,镇坪共争取国家基本建设类投资4000余万元,占年度固定资产投资不足0.7个百分点。2011年,开工建设的47个项目中,国家投资项目仅17个,占项目总数的36.1%,到位项目资金7000余万元,仅占市发改委争取到市年度各类专项资金总额的0.4个百分点,份额太少,总量不足,支撑不力。
(二)从投资规模看,大好项目仍然偏少。近年来,国家投资到镇坪县的单体项目总投资超过千万元的仅有5个项目,如:垃圾处理场、污水处理厂、县医院综合楼建设,均属普惠型。招商引资单体项目总投资超过5000万元的仅有4个水电站项目。在2012计划投资的84个项目中,总投资过亿元的项目有7个,但年度计划投资过亿元的项目没有一个,大项目太少,带动发展能力太弱。
(三)从项目效益看,投资质量有待提高。2011年镇坪县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系数为0.0107,分别低于全市、全省和全国的0.0135、0.0539、0.0664。镇坪县固定资产投资每增加一万元投资,只拉动地方财政收入增加107元,远远低于全省的539元。同时,镇坪县投资多集中在带动能力弱、科技含量低的项目,项目建成后的效益不高,这成为制约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因素。
(四)从投资领域来看,项目类型十分单一。近年来,我县国家投资项目主要集中在教育、卫生等领域,招商引资项目主要集中在矿产和水电开发领域,完善和延长产业链条、形成产业龙头的项目少,改善城乡集镇面貌、完善城市配套功能的项目少。
(五)从投资趋向来看,项目争取难度不断加大。一是我县人口总量小,要想在争取国家投资项目的规模和数量上突破难度很大。二是所处地域偏僻,大交通网络没有形成,工业企业发展滞后,导致国家将重点投入的节能环保项目、物流业项目等因缺少项目主体而无法获得上级支持。三是基础条件薄弱,目前企业规模普遍不大,能够达到陕南循环发展、产业结构引导等支持要求的项目不多。
三、加快贫困山区县域发展的对策建议
贫困山区县要实现经济社会的突破和可持续发展,项目支撑体系的谋划和构筑是关键。“十二五”时期,镇坪项目工作要以“三大建设”为主线,把转变发展方式作为主攻方向,把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和城市配套功能作为战略重点,把优化功能布局和打造地域特色作为重点突破,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目标,切实抓好“一个规划”,建好“两支队伍”,突出“三个重点”。
(一)科学统筹布局,做好项目规划。要确保项目争取的连续性、项目建设的合理性,规避项目申报的盲目性和项目建设的重复性,实现项目效益的最大化。笔者认为:必须把项目的规划等同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市建设规划一样重视和执行。一是在制订规划时要科学合理。要聘请专家、落实专人,根据国家连片特困区域发展与脱贫攻坚规划、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等中省市相关规划和政策,首先确定镇坪发展的总体定位,进而明确发展的具体方向,以方向定项目。其次,要综合县内各区域地理现状、资源特征等各种要素,编制出台符合县域实际的《产业化发展规划》、《工业发展规划》等各类专项规划,明确不同区域用什么类型的项目来支撑发展;不同项目在策划包装时,应建设在何区域。二是在执行规划时要监督有力。任何规划重在编制,贵在执行。首先,项目在策划包装和申报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规划。发改部门要严格审察项目申报单位所申报项目的类型、建设地点是否符合规划要求。其次,项目在建设和实施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规划。特别是在招商引资方面,要以规划为总揽,变单纯的“招商”为按规划“择商”。县规划、住建、国土等行业主管部门必须严格审察项目申报手续是否符合规划要求,从而构筑项目布局合理、特色显明、功能齐全和项目申报有序、建设前期准备充分、管理科学规范的格局。
(二)加强人才培养,建好两支队伍。项目的多寡、建设的好坏,关键在人。特别是作为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发展滞后的贫困地区来说,要做好项目必须加强项目策划包装和项目宣传推介人才的培养。
培养和建强项目策划包装人才队伍。项目的策划和包装工作,是整个项目工作的前提和基础。要做好此项工作,一是要培养和提高干部职工项目策划意识,使其善于发现项目点。要通过形式多样的学习和培训,提高干部职工了解和把握政策的能力,增强干部职工根据政策、因地制宜策应项目的能力。二是要培养和提高干部职工项目包装技能。要通过培训和有针对性的实践锻炼,使每个单位有一名干部职工熟悉项目工作,掌握项目编报的要领和技巧;全县有一批项目编制人才熟悉不同领域、不同类型项目的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工作。通过项目策划包装人才队伍的建立,有效提高单体项目策划包装和整个项目库的质量和水平。
培养和建强项目争取推介人才队伍。项目的衔接和争取力度,资源宣传推介的广度和深度,直接决定着项目的成功与否,这是项目工作的关键和核心。一是要注重对重要部门、关键岗位领导的选拔和人员的配备,促使已策划包装好的项目能有有能力的人进行争取和推介。二是要培养领导和干部千言万语、千辛万苦、千山万水、千方百计争跑项目的“四千”精神,要掌握争跑项目的技巧,做到善于和“恰到好处”地宣传、推介项目。
(三)结合发展实际,突出项目重点。同一地域,在一定阶段,项目投入总量一般十分有限。要突显项目建设效益,推动县域突破发展,必须突出重点。
围绕民富县强目标,加强产业项目建设。一是要围绕特色资源,抓好园区项目。要以园区建设为载体,优化产业布局,聚集优势产品,提高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二是围绕延长产业链条,抓好加工企业项目。要重点扶持和培育龙头企业,以龙头企业的发展和壮大,特色品牌的打造和宣传,来引领和带动产业的标准化、规模化发展和相应基地的建设。促使抓产业由抓基地为重点向抓龙头加工企业带基地发展转变。当前,镇坪要以打造特色品牌为重点,以招商、兼并、重组等市场经济手段,培育和壮大龙头加工企业,开发镇坪腊肉和各类山野菜等系列农副产品。拓宽市场、增加附加值,规避产业发展无规模、产业加工小作坊、产品品质无特色、产品销售无市场的现象发生。三是围绕生态优势资源,抓好旅游项目。以生态游、探险游和休闲养生游为主题,以历史、人文、盐马古道等各类文化的挖掘和锤炼为核心,搞好三道门、飞渡峡、黄安坝、灵观庙等景区建设和县域文化的宣传推介,打造旅游产品,开发旅游线路。
围绕改善人居环境,加强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一是围绕完善城市功能,加强城镇配套设施建设。县城要以停车场、批发交易市场、休闲娱乐广场、体育健身场等为建设重点,镇村要以供水、排污,休闲、健身等配套设施为建设重点。二是围绕拉大城市骨架,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以“一心三区”建设为重点,抓好道路交通、电力通信、防洪保安、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围绕提高城市品位,加强县城绿化亮化及服务设施建设。以“一河两岸”为轴线,抓好亮化、美化工程。同时加强主题公园、市政配套和商贸流通建设。切实打造绿色、包容、秀美、灵动新镇坪。
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社会事业项目建设。以学有优教、病有良医、住有宜居、劳有丰酬、老有颐养为目标,切实抓好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就业和社保等社会事业项目建设。着力实施好营养早、午餐工程,搞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设好各类保障性住房,落实好就业创业政策。
(四)强化运作,提高效能。项目运作难在策划,重在建设,贵在管理。策划出项目,建设促发展,管理显成效。
强化学习,把握项目策划包装方向。及时学习、研究、把握中省政策的内涵,找准与镇坪的结合点,寻求发展的机遇和突破口。当前,要重点将国家连片特困区域发展与脱贫攻坚规划、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以及温家宝总理在武汉召开六省经济形势座谈会等中省市相关规划和政策,分时段、分类型、分重点细化成一个个具体项目,予以包装、储备和申报。
优化环境,打造项目建设平台。进一步简化项目审批程序,制订优惠政策,建立长效机制,提高工作效率,着力打造优质的服务平台。注重与商业银行的交流与合作,畅通融资渠道;加强对社会资金的引导,引进社会资金成立投资企业,着力拓宽融资平台。整合全县土地资源,积极争取省市用地指标,切实做好各类项目建设用地保障。
注重宣传,激发全民投资创业热潮。在抓好政策性项目资金争取的基础上,要借助各种平台,采取各种措施,利用各种资源对镇坪人文环境、优势资源等进行广泛宣传,吸引外地客商来镇投资创业。同时,要加大对全民创业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力度,不断完善各种创业激励考核机制,全面激发全民创业热情,从而为项目建设、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劲支撑。
强化管理,确保项目建设效益。在项目申报、审批等过程中,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促进项目建设快速健康发展。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格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严禁搞“三边”工程。同时,要规范和加强项目概算管理,严格概算调整审批程序,严审概算调整申报资料,确保项目建设质量。在项目竣工后,要严格按照省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强预算内投资项目概算和竣工验收管理意见精神,全面加强项目竣工验收管理,及时发挥项目建设效益。
(责任编辑:李登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