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首 页>中共安康市委政策研究室>政研交流 > 正文内容

稳妥推进城镇化:让进城农民真正变市民

2012-12-22 10:45 来源:
字体大小:【
        提高城镇化质量是我国城镇化建设中面临的一道现实课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要把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重要任务抓实抓好。让进城农民真正变市民,既是新的一年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的重要任务,也是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的内在要求。

  选择什么样的城镇化发展思路和路径,对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将产生巨大影响。我国的城镇化发展起步较晚,至上世纪90年代随着工业化加速和农业转移人口大规模出现,城镇化开始进入较快发展时期,但土地城镇化速度快于人口城镇化速度的现象一直比较突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陶然分析,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忽视人的城镇化”。

  由于“忽视人的城镇化”,一些地方城区扩张了,但没有产业支撑,基础设施和生活配套设施薄弱,转移进来的农民无以为业,难以持久;加上配套政策没有同步推进,看不起病、工伤、子女教育等成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难关。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12年《社会蓝皮书》显示,2011年,中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首次达到50%以上,但在超过50%的城镇人口中,城镇户籍人口占总人数的比例不到40%,这就是说,有数以亿计的农民工生活在城市,但还不是“真正的市民”,不能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滞后,既阻碍了农民进城的脚步,也制约了城镇化本身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力、推动力和影响力。专家估计,城镇化每提高一个百分点,从投资来看,将带动数万亿元的基础设施、住宅、商业等综合投资;从消费来看,将带动超过上千万农业人口转移进城,直接拉动第三产业就业与消费。中央党校教授周天勇认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这是对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准确判断。如果通过改革使农业转移人口的消费潜能完全释放,城镇化对投资和消费的拉动、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将明显增加。

  因此,提高城镇化质量,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既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从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来看,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正处于加快推进之中,这也将推动更多的农村人口从土地上转移出来,城镇化也将因此加快。这是我国城镇化面临的巨大机遇,也是极大挑战。

  面对机遇与挑战,专家认为,要通过中小城市和小城镇户籍制度改革使进城农民获得与城镇人口平等的公共服务,同时要在职业培训、医疗养老保险、子女教育以及住房保障等方面使进城务工农民享受公平待遇,让更多的农业转移人口不仅能够在城镇住下来,还能生活好、有事做、有保障。

  “今后城镇化的规划性要进一步增强。”国家发展改革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李铁表示,城镇化进程中每一个城镇既是独立的,更是一体的,除了大中小城市的合理布局,还有各个城镇在产业发展中的区域布局。要提高城镇化质量,增强城镇化对农业转移人口的吸引力和容纳能力,加大对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使更多农民工就近就地市民化,形成合理的城镇化体系和人口布局。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