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首 页>中共安康市委政策研究室>中心工作>城市创建工作 > 正文内容

创建国家园林城打造宜居宜业地

2011-06-08 14:36 来源:
字体大小:【

 安康市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市双创指挥部责任副总指挥吴德珠批示:市委政研室“创园”调研材料写的很有深度,请市双创办以简报形式印发各县区和市直有关部门参考。

 

              

 随着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和卫生城市的新一轮“双创”在我市启动,“创园”(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将成为今后几年安康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近期,我们深入城区街道、部分县城进行调研,又到外地一些城市参观学习,对我市“创园”工作形成了一些初步思考。

 一、“创园” 的意义:重大而深远

 抓“创园”就是抓民生。在广大市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改善人居环境已经成为城市越来越重要的“民生”问题。园林绿地系统作为城市唯一具有生命的基础设施,对吸收废气、释放氧气、隔离噪音、缓解热岛效应具有其它设施不可替代的功效。我市城区现有的公园、广场等园林设施本就不多,配套水平也十分有限,随着城市人口的快速膨胀,已经无法满足广大市民户外活动对园林绿化设施的需求。开展“创园”活动,就是要加快城市园林绿化步伐,在改善城市整体生活环境的同时,建设更多、更好的户外休闲、健身场地和设施,为广大市民提高生活质量创造更好的条件。

 抓“创园”就是抓发展。园林绿化建设不仅能直接拉动市政建设投资,增加就业岗位,更重要的是,环境优美意味着城市资产的保值增值,有利于吸引外地人才、资金、技术汇聚我市、借力发展,更现实的是,山青、水绿、天蓝的自然禀赋是我们发展生态旅游的先天优势,也正是我市“十二五”规划的支柱产业之一,依托自然资源,打造独具一格的园林城市,与优美的山水、田园风光衔接呼应、相得益彰,能够更快打响安康的旅游品牌。开展“创园”活动,就是把园林绿化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抓手,提升城市聚集发展要素的综合竞争力,吸引更多的客商来安康投资兴业,吸引更多的游客来安康观光旅游,为安康的跨越发展增添活力。

 抓“创园”就是抓环保。当今世界,环境恶化、气候异常越来越危及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促进了人类的文明进步,但同时带来的环境问题也不容否认,甚至成为全球环境恶化的源头之一。开展“创园”活动,加强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不仅是城市自身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和综合措施,也是从根本上改善生态系统、遏制环境恶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举措。

 二、“创园”的形势:有优势也有差距

 自然禀赋得天独厚。安康地处秦巴腹地、汉水中游,气候温润、四季分明,土壤肥沃、雨量充沛,更有承南接北的地理条件,生物多样性强,植物生长茂盛,植树、种草、养花具有先天优势。城市南边紧靠的香溪洞风景区,总面积达12平方公里,是城市天然的绿色屏障。更有汉江穿城而过,城区内水域面积达到6平方公里,融山亲水的特点是诸多城市特别是北方城市不具备的自然条件,具有典型山水园林城市的特质。日前被《南方周末》评为“中国最宜居的十大小城”之一。

 城市绿化基础较好。近年来,安康中心城市绿化工作持续推进,效果日益凸显。许多县城和重点镇的绿化也各有特色。特别是2008年开展 “双创”以来,城市园林绿化步伐明显加快,中心城市先后实施了滨江大道、江北大道、安康大道、汉江公园、安澜公园、汉调二黄文化园、金州广场、中心广场、市委广场、桥西广场等一批绿化重点工程,加之大瀛湖绿化工程和城区沿江、沿路以及重点单位、庭院绿化等工程,年均新增绿化面积6万平方米,不仅为市民提供了休闲、娱乐场所,而且提升了绿化档次和城市品位,从不同侧面彰显了安康特色,2010年被全国绿化委员会命名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

 面临挑战仍然严峻。根据此前“省卫”验收的统计数据,目前中心城市绿地率41.92%,绿化覆盖率46%,人均公共绿地面积9.32平方米,从这组数据看已经达到国家园林城市标准。但在绿地率计算中,香溪洞景区和汉江城区段水域面积占整个绿地面积的绝大部分,城市公共绿地、附属绿地面积总和仅占城市建成区面积的5%左右。核心城区绿量不足、分布失衡,成因主要有三:

 ——园林绿化观念淡薄。放眼今天的安康,无论中心城市还是县城,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古树名木极少,这说明我们长期以来对绿化家园不重视,对古树名木不珍惜。在这种观念的惯性影响下,加上经济发展滞后的制约,我们在城市建设中只注重道路、房屋等主体工程,忽视了绿化配套建设,致使绿化率偏低,绿化档次不高。

 ——城市绿化用地短缺。我市地处山区,中心城市建设用地紧张,江南城区已基本定型,土地资源稀缺且成本较高,有限的土地大部分用于商业和房地产开发,建筑密度过大、街道设计较窄,公共绿化用地极其有限,栽植行道树较多,建成绿化带或林荫路系统的很少。

 ——绿线管理有待加强。我市虽已实施绿线管理制度,对建设项目前期进行“绿线”审核,但由于管理职能不健全、责任不明晰,导致监管缺位、把关不严,建设项目配套绿化不达标。

 三、“创园”的实施:六点建议

 抓好一个龙头——科学规划。按照“新城建设规划先行、绿化先行,老城改造优先绿化、尽量增绿”的要求,根据安康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坚持“以人为本、生态优先,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原则,按照“大型公园为面,江河两岸为带,主干道路为线,广场、街头、小区、庭院绿地为点”的绿化总体布局,高起点编制安康中心城市绿地系统专业规划。以此为指导,科学制定具体的园林绿化实施方案,着力打造点、线、面结合得当,乔、灌、草搭配巧妙,城市园林与山水景观融为一体、独具特色的生态园林城市。同时,抓紧完善城乡绿化规划体系,结合本土优势树种和生态主导产业建设,按照“一县主打一个代表性树种,构建一个特色园林县城”的总体要求,积极创建省级园林县城。

 紧扣一个主题——增绿工程。首先,应主攻两大“重中之重”,确保“两个不折不扣”。一是继续推进汉江两岸园林绿化。按照国家园林城市的标准,城区流动水体计算绿化面积的前提是两岸绿化带宽度不小于30米,应着眼绿化、兼顾防洪,下功夫打造汉江绿色长廊,确保汉江城区段水体不折不扣地计入绿地面积;二是大力实施“引林进城”工程。加快香溪洞景区人行步道、健身设施等市政工程建设,把香溪洞景区真正纳入到城市中来,确保香溪洞景区不折不扣地计入城市绿地面积。第二,加快大型公园建设,提升园林建设档次。江南应加快兴安公园改造、东坝湿地公园等项目建设,尽快实施安康殡仪馆迁建工程,把火葬场改造成西城山地生态公园;江北开发中应注重保护自然山体、沟壑,尽可能通过绿化形成山地公园,再规划新建一个以市内珍稀植物为主体,荟萃各种名贵花木,与香溪洞风景区遥相呼应的生态植物园。第三,着力抓好道路绿化,塑造城市绿化形象。以城市出入口、江北新区路网建设为重点,完善城市公共绿化骨架系统,城区内的高速公路和铁路应按城市园林绿化的标准建成示范工程。第四,结合江南旧城改造,促进绿地均衡分布。采取“拆违建绿、破硬改绿、见缝插绿”等措施,尽可能改善老城区绿化条件。积极开展园林式单位、园林式院落、花园式小区创建活动,倡导全体市民对街头巷尾、机关庭院以及有条件的屋顶、阳台、外墙面实施绿化,扭转老城区居民身边“缺树少绿不见花”的局面。

 突出一个重点——栽树成景。安康不仅有珙桐、红豆杉等珍稀树种,而且香樟、紫薇、银杏、桂花、红叶石楠(“女儿红”)等名贵绿化树种的生长也表现良好。应按照“本土为主、适当引进”的原则,借鉴外地“栽树造景”的做法,发挥公共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大栽树、栽大树、栽名贵树,每个公园或广场可设计、栽植23棵胸径1米以上的名贵大树,让安康在“创园”中涌现出紫薇、香樟、银杏、桂花、红叶石楠等一批“树王”,构建以名贵、本土树木为特色的园林绿地系统,迅速提高安康园林绿化的知名度。同时以栽树成林为基础,多结构、多品种、多层次配置灌草、花卉,保持植物群落在空间、时间上的稳定和持久,不断提升绿化品质,形成“点上绿化成景、线上绿化成荫、面上绿化成林”的效果,打响安康园林品牌。加强对古树名木和珍花异草的保护,提升城市的绿色品质。

 打造一个特色——引水入城。我市是水资源富集区,穿城而过的汉江为安康城平添了几许灵动和魅力。在水资源越来越稀缺的今天,水应该成为安康创建园林城市的优势所在。因此,在新一轮“双创”乃至未来的城市开发建设中,应充分考虑“水”这个元素,江南、江北分别以黄洋河、黄石滩水库为水源,实施“引水入城、以水造景”,彰显安康兼具山城、江城、水城特色的魅力,实现“水为城增色,人与水和谐”。坚持林水一体化的思路,在城市园林建设中,适当规划设计一批喷泉、水池、瀑布、小溪等水景观;也可借鉴云南丽江古城的特点,在江北开发区和江南东城区,规划设计若干步行小河街,把街道建成小河流,营造出“垂柳依依、流水潺潺,小桥曲径、经典建筑”的江南水乡韵味;还可在城市自来水系统之外,再建设一个非饮用水系统,用于城市绿地灌溉、街道清洁和市民除饮用之外的其他生活用水,这既能缓解城区日益突出的用水紧张问题,也是更科学、更有效的节约利用水资源。

 带动一项产业——苗木花卉。“创园”的巨大需求必将给我市苗木花卉产业带来空前而现实的发展机遇,加之安康地处南北过渡带,土壤、气候特点十分适宜南北两地特有植物的繁育、驯化,我市的本土苗木和经过驯化的外地苗木,移栽到一些城市后,成活率高、表现良好,这也正是我市苗木花卉参与全国市场竞争的优势所在。因此,应以“创园”为契机,以月河川道为重点,着力培育安康的名贵树种和特色花卉。譬如,当前就可在城东现有的中心苗圃的基础上,扩张栽植规模、优化品种结构、提高管理水平,打造集种苗繁育、休闲观光为一体的千亩苗圃基地,以此为带动,快速提高全市优质苗木储备、供给能力,实现我市“创园”与苗木花卉产业发展的互促共赢。

 完善一套机制——建管并举。一是创新投入机制。加大市县(区)财政扶持力度,积极争取并有效整合相关项目资金,集中用于园林绿化建设;实施经营城市战略,引导民营资本参与城市园林绿化建设;鼓励社会捐资兴绿、认建绿地和认养古树名木,营造全民造绿护绿的良好氛围。二是引入市场机制。鼓励有技术、有资金、懂经营的绿化公司和能人大户,到规划中的公园或绿化带,在不影响整体形象的前提下,高密度植树育苗,适当采挖销售,及时进行补植,实现动态循环式绿化建园;对城市规划区短期内尚不开发的建设用地,允许园林公司或个人先行建设苗木花卉基地,用苗木花卉的市场化经营扩大城市绿化覆盖。三是健全监管机制。着眼新形势下园林绿化工作的现实需要,可参考外地做法,在住建局绿化处的基础上成立园林局,加强城乡绿化一体化管理。按照“规划引领、绿化先行、管理前置”的要求,实行严格的绿化建设审批制、绿线和绿色图章制。尤其是在江北开发建设中,应把配套绿化作为所有建设项目审批、实施的前置条件,先行绿化到位,再实施项目开发。市政绿化工程应全面实行招投标制,严把市场准入关、合同审查关、工程监理关、质量验收关,实现监管规范化、常态化。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