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首 页>中共安康市委政策研究室>中心工作>城市创建工作 > 正文内容

新周期,新概念,新思路——健康安康:“大卫生格局”来了

2016-04-28 01:25 来源:
字体大小:【

从健康中国、健康陕西再到健康安康,我们正处在一个健康意识觉醒的时代。

    早在今年124日,省长娄勤俭在全省两会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提到“全面推进健康陕西建设”。226日,安康市三届人大七次会议开幕,市长徐启方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要“实施‘健康安康’工程”。

    与自上而下的“健康”相匹配的,还有一个频频出现的词汇——大卫生格局。何谓大卫生格局?省卫计委主任戴征社曾这样向媒体阐释:“‘大卫生格局’有两层含义,一个是卫生、计生整合打通,要做好对人生命的全过程的保护;另一个是卫生事业需要全社会各个层面的参与,包括政府各个部门在制定政策、工作作为上,都要考虑到老百姓的健康问题。”

    “十三五”期间特别是开局之年的安康卫生计生工作,就在这样一种大背景下拉开序幕。有上层要求的规定动作,但更多的是结合安康实际的一系列改革创新。

    决胜时期看点多

    34日举行的全市卫生计生工作会议,为“十三五”期间“健康安康”建设进行了一次充分的把脉。市卫生计生局党委书记、局长郭德林,对安康当前所处的形势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述。

    作为我市同步够格步入全面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同时也是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决胜时期的“十三五”,安康的卫生计生事业无疑是机遇与挑战并存。中省市把提高群众健康水平摆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位置,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已形成了广泛的共识。健康状况成为影响城乡居民幸福的第一要素,当前大热的供给侧改革必将推动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需求不断释放,卫生计生工作的发展动力更加强大。陕西作为全国医改综合改革试点省,为突破和解决医改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创造了机遇,这也必将加快推动我市新一轮医改步伐,一些长期制约安康卫生计生事业发展的难题会顺势得到解决。

    但困难同样显著。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多种影响健康的因素集中显现。我市深化医改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协同性不强,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尚未破除,推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的任务更加艰巨。随着全面两孩政策的实施,孕产妇、新生儿健康服务需求不断增加,对创新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方式提出了新要求。人才短缺、信息化建设滞后、行风建设长效机制还不完善等问题依然突出,成为严重制约我市卫生计生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基于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形势,安康“十三五”期间的卫生计生蓝图顺势而出。郭德林表示,今后五年我市要以推进“健康安康”建设为统领,做到“四个坚持,三个结合”:坚持将健康融入所有经济社会政策,积极构建大卫生格局,努力提升群众健康素养;坚持保基本、强基层、补短板,统筹推进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综合监管、支撑保障体系建设;坚持医疗、医保、医药联动,全面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健全分级诊疗制度,基本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坚持调整完善生育政策,改革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方法,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同时,推进防治结合、中西医结合和医养结合,加快实现“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探索医养结合新模式,满足健康养老需求。

    顺着这条路走下去,“十三五”末的安康将是一幅怎样的场景?市卫计局提供的蓝图是:到2020年,全市婴儿死亡率控制在10%。以下,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20/10万以下,人口预期寿命达到76.7岁,居民健康素养达到16%,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6%。左右,人民健康和人口发展主要指标达到全省中上水平,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目标全面实现,“健康安康”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这样重要的一年

    对每个安康人来说,2016年都将是一个与健康关系密切的年份。这不仅因为《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食品药品安全治理体系,加快发展体育事业,构建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大健康’服务体系”,还因为种种迹象表明,构想确实在逐渐变为现实。

    按照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局的总体部署,今年全市卫生计生工作将以实施“健康安康”工程为统领,以提高全民健康素养、增进家庭和谐幸福、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为主线,以推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实施全面两孩政策为动力,以“健康城市”建设为抓手,全面落实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城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分级诊疗制度落实等重点医改工作,加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合格县和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创建力度,全面提高公共卫生计生和医疗服务质量,深入开展“医德医风建设年”活动,推动全市卫生计生事业取得新成效,开创新局面。

    围绕这一目标,12项重点任务已被纳入今年的核心工作。包括平稳推进机构改革,实现卫生计生有机融合,为群众提供覆盖生命全过程的健康服务;全面实施“健康安康”工程,着力构建“大卫生格局”;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加快形成可复制、能推广的经验;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扎实推进计生服务管理改革;加快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努力实现市县镇三级医疗服务一体化;加大医保、药品和医疗供给,努力为群众提供多元化的医药服务;扎实开展公共卫生计生服务项目,着力提升服务质量和均等化水平;强力推进“改善医疗服务行动“,全面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加大卫生项目、信息化和人才队伍建设力度,不断提高医疗卫生计生综合服务能力;深入开展”天使健康扶贫行动“,着力预防和减少因病致贫返贫等。

    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是医改的重点,今年我市将加快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努力实现市县镇三级医疗服务一体化。在加大各级“医联体”建设的同时,深化转诊、核算、报销、风险分担、利益分配等方面的深度融合,使病人住院、结算、报销更为便捷。加大医联体和医疗集团之间远程会诊、收费结算、双向转诊、内部管理等信息化建设力度,确保医联体之间深度融合,高效运转;加大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工作力度,充分发挥市县镇各层次医联体作用,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不断提高县镇医疗服务水平;完善基本医保对分级诊疗的支持和配套政策,充分发挥医保的杠杆作用,实行差异化报销制度,引导群众首诊在基层。

    脱贫攻坚是当前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健康脱贫是卫生计生系统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今年全市卫生计生系统将建立健全健康精准脱贫档案,制定健康精准脱贫政策。贫困人口参加新农合和大病保险由政府予以全额补助,新农合门诊和住院报销水平至少提高5个百分点。降低病残儿童、重度残疾人以及大病保险报销起付线,降低贫困人口大病费用个人实际支出。实施贫困人口大病分类救治,出台贫困人口医保兜底政策,建立贫困人口就医“绿色通道”,实行先诊疗后付费。同时,不断提升贫困地区的医疗服务能力,强化贫困乡村公共卫生工作。全面落实好贫困计生家庭精准扶贫、失独家庭扶助关怀工作“两个实施意见”及计生特殊家庭特别救助金制度,完成579个贫困村3256户贫困“计生两户”的帮扶任务,让贫困人口能尽快脱贫。

    大工程下的大格局

    全面实施“健康安康“工程,着力构建大卫生格局,2016年的这一定位,对安康卫生计生工作无疑将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在这一战略下,《“健康安康”2030战略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将快速推进,强化大健康、大卫生理念,突破部门思维,把健康工作拓展到全民健身、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等各个相关的领域,最大程度控制和消除健康危险因素。“十三五”安康卫生计生事业发展和医改规划工作也将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切实把卫生计生政策、项目、资金、人才等关键事项纳入本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为今后事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调动社会力量,做大做强医疗资源总量,将健康管理延伸到人的生命全过程,为群众提供系统、连续、全方位的医疗保健服务,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满足群众多样化的健康需求——在这一理念被广泛运用的同时,安康正在全力推进建设“健康城市”专项行动,突出供给侧改革。统筹推进医疗保险、分级诊疗、公共卫生、社区卫生、疾病防控、妇幼健康、健康养老、康复医疗、信息建设等健康服务,构建比较完备的医疗卫生框架和制度体系,努力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目标。

    强基层、调结构、补短板被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安康的医疗投入、资源配置会更多地向基层和贫困地区倾斜,重点加强疾病预防、妇幼健康、精神卫生、人才和信息化等方面建设,着力提高县以下医疗卫生服务和常见病的诊治能力。同时,结合省级文明城市创建,动员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共同抓好健康文化、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健康膳食、优生优育、全民健身、慢病防治、急救知识、传染病防治等活动开展和技能知识普及,切实提高全民健康意识和健康素养。

    有目标,有步骤,“人”的问题却始终是瓶颈。据市卫生计生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各级医疗卫生单位的重点是加强人才队伍、信息化、专业学科和质量内涵建设,而这其中最当紧、最重要、最核心的就是人才队伍建设。对此,我市已出台一系列措施,包括要求市县公立医院要按照政府核定的人员床位编制,在不突破人员使用总额的前提下,加大高技术、高学历卫生人才的引进力度,不断为市、县医疗卫生单位输送新鲜血液;继续加大为县及县以下招聘医学本科生的工作力度,尽早组织力量前往省内外医学院校组织专场招聘会。鼓励各医疗卫生单位制定人才引进优惠政策,加快解决基层人才缺乏问题;落实好村医待遇及养老等政策,稳定村医队伍;实施卫生“十百千万”人才培养培训工程,选派10名学科带头人到港澳台或国外研修、100名市级医疗技术骨干到省级以上知名医疗单位深造,1000人次县镇级卫生技术人员到县及县以上短期进修学习,完成1万人次医疗卫生单位卫生人员的培训任务。人的问题解决了,“健康安康”和大卫生格局也就有了有力的保障。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