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首 页>中共安康市委政策研究室>专题专栏>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 正文内容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心得体会之八

2014-04-18 10:26 来源:
字体大小:【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失去了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党就没有存在的依据,就没有立足之地,党的事业和工作就无从谈起。但在实际工作中,党内脱离群众的现象仍然大量存在,很多党员干部既深受“四风”之害,又助推“四风”之盛。作为一个文字材料工作者,最近在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前哨”、“后院”的重要论述后,从以文辅政的作用上对“四风”问题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四风”问题在文字材料工作者,包括我自己身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存在,但最严重的是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

经过仔细观察和自我反思,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在文风上的表现,最显著的就是套话、虚话多,一味求长,拙于精炼,注重形式美观,缺乏实际内容。读起来四平八稳、面面俱到,听起来千篇一律、空洞无物。做不到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也没有做到写接地气的话、写群众暖心的话、写言之有物的话,对实际问题起不到督促、引导作用。究其根源,还是在于脱离群众,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习气严重。由于长期呆在机关,习惯了从文件、材料获得信息,学习思考不够,深入实际调研不够,听不到群众真实的声音,对问题缺乏足够的了解。于是在写作中就想当然,以空想代替事实,以技巧掩盖空洞,甚至“天下文章一大抄”,从网上、从别人的材料中到处粘贴,借用。貌似花了很大功夫,实际上对工作起不到任何推动作用。

结合对习近平总书记《之江新语》、《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学习,对于怎样写好综合材料有了一些思考。比如,《之江新语》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在浙江日报“之江新语”专栏发表的短论,朴实清新、短小精悍,却又言之有物,值得文字材料工作者认真学习借鉴。材料写作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工程。只有把问题真正研究透了,才会在头脑中形成材料写作的清晰脉络,才会提出切实有效的工作措施,才能真正解决实际问题。要改变材料写作中的种种弊病,我认为最根本的还是要心里装着问题,心里装着群众。

一是要搞好网上调研。文风上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要破除,这指的是材料脱离实际,缺乏认真思考。在材料写作中,也要充分利用各种手段途径获知信息。占有的信息越全面,材料越能有高度、深度。网络信息及时、丰富的特性,是我们获得最新、最全信息的重要渠道。通过网络学习调研,可以使我们的理论素养、思维水平、专业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对知识结构中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弥补,对问题的认识更加深刻,不会“空口说白话”。同时,通过网络调研,可以全面了解别的地方、别的人对某一个问题是怎么讲的,人家有些什么经验,有哪些跟安康市情比较吻合,可以进行借鉴。这样可以使我们敞开胸怀,放眼世界,把我们面对的问题放到全国、全世界的背景下进行思考,努力在材料中体现世界眼光、战略思维、时代特点、安康特色。如果只是认为材料“接地气”不够,而一味从下边着手,忽视了网上学习调研,又是另外一种形式主义。

二是要深入了解实际。术业有专攻,个人的知识总是有限的,总有不熟悉、不了解的领域,因此在材料写作中,针对涉及的实际问题,要求教真正的专家,不能凭空想象。遇到难题时应当请教专家,当认为自己对某个问题了解很深的时候也不能自以为是,也应当虚心求教,避免“灯下黑”。专家不仅是高校的研究者,各部门、各行业长期从事某项工作,对某些问题有深入思考,有独特见解的人都是专家。向专家请教不仅是知识交流的过程,更是打开思路的过程。不了解的知识经过交流可以得到补充,混乱的思路经过交流可以变得清晰。同时,在减少基层开支的原则下,要尽可能走出去,深入城市社区、建设现场、田间地头进行实地调研,摸清实际情况。“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实实在在看到、听到、感受到,对问题的研究才能深入,材料才会言之有物。

三是要主动贴近群众。文字材料最终要转化为各项政策措施,作用到各个领域,为群众服务。因此,材料写作中,各类学习调研都不能代替群众这一最基本的问题来源。无论是网上调研,还是就某个问题请教专家,都是在材料写作过程中发生的。而文字材料所表达的内容,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是关系到一个材料是否成功的根本,必须从群众利益出发。文字材料的内容如果跟群众所思所盼没有丝毫关系,尽是大话空话,后续工作就无法有效开展,只能“空对空”,最终使群众利益受损。因此,材料写作之初,首先要贴近群众,听取群众的意见,特别是基层群众的意见,了解群众到底在想什么,在盼什么,在怨什么。要把群众的意见变成建议,把建议变成文字材料,变成解决问题的方法,推动群众关心问题的解决,达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效果。

我总的体会就是,只有时时刻刻心里想着群众,想着解决问题,从实际出发,认真学习调研,才能在材料写作中真正破除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才能真正改变我们的文风。

作者: